“专精特新”看桂林:“小巨人”迸发高质量发展“大能量”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1-23 10:06:53 我来说说 阅读

  桂林蓝宇:

  摘取轮胎产业“尖端明珠”

  建设中国首条民用航胎生产线

  □本报记者 徐莹波

  2024年11月21日,中国首条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装配空客A320飞机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试飞成功,实现了国产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攻克了轮胎产业“尖端明珠”,对促进我国轮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技术成果由我市某知名橡胶公司下属企业——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取得。

  桂林蓝宇始创于1992年,主要从事航空轮胎的研发、试验和生产制造。经过33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航空轮胎产业的奠基者、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国内最重要的航空轮胎产业基地。在桂林蓝宇助力下,其上级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航空轮胎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08年1月,桂林蓝宇研发生产的我国首条航空子午线轮胎成功通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各项动态试验,达到装机要求,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有能力研发、制造、试验检验航空子午线轮胎的国家。同年10月,装配该规格轮胎的国产飞机首飞成功。

  大型民航轮胎是影响飞机安全的A类关键零部件。资料显示,2024年,我国拥有民航飞机4300余架,但航空轮胎基本被国外轮胎厂商垄断,进口波音、空客等飞机装配的轮胎没有一条是国产的。

  “最初我们研发生产的航空轮胎均为斜交结构轮胎,而大、中型民航客机装配的航空子午线轮胎专业技术指标要求极高,技术难度非常大。如果国外企业停止出口航空轮胎,我们的民航飞机将面临断供风险。”桂林蓝宇副总经理刘水平说,不同于其他飞机部件,轮胎属于消耗品,要定期更新更换。没有安全的轮胎产品,飞机就无法起降,民航产业链自主可控便无从谈起。

  在实现了从“0”至“1”的突破后,桂林蓝宇开始筹划研发民航子午线轮胎。2023年,该公司组建了空客A320飞机子午线轮胎课题组。

  课题组先后开展10多轮试验验证,累计完成80多个方案迭代优化,克服多项难题,突破了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子午线技术,实现航空轮胎的高寿命、高速度、耐刺扎、轻量化目标,成功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09、A320等6机型12种规格产品,覆盖目前我国80%的民航机队机型。

  2024年10月,桂林蓝宇研发的空客A320飞机子午线轮胎获颁中国民航局CTSOA证书。当年11月21日,该公司的航空子午线轮胎装配空客A320飞机试飞成功,代表我国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同时,桂林蓝宇还建设了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航空轮胎先进生产线,即建设中国第一个世界一流的航空轮胎数字工厂,为国产大飞机以及进口波音、空客飞机供应国产高品质航空轮胎,实现进口替代目标。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万套航空轮胎产能。其中项目一期已取得重大进展。

  桂林蓝宇还成功研发了我国首个复杂工况航空轮胎起降测试平台。该平台是我国唯一可实现复杂工况航空轮胎动态试验测试的专有设备,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测试能力空白,为航空轮胎性能评价和适航验证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测试评价手段。

  刘水平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轮胎产业领域,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加快研发新产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并继续推进航空轮胎产业基地项目二期、三期建设,为中国轮胎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福达股份:

  新能源混动汽车曲轴领域的

  “隐形冠军”

  □本报记者 徐莹波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曲轴就是发动机的脊梁。曲轴与缸体、缸盖、连杆和凸轮轴共同构成发动机的基础架构。从微小的摩托车,到庞大的农业机械、核电站发电机组,甚至远洋船舶的动力源,所有使用内燃机的设备都离不开曲轴这一关键部件。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福达曲轴公司,致力于发动机曲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逾20年的行业经验,是国内主要的发动机锻钢曲轴生产企业之一。自2021年至2024年,该公司生产的曲轴产品连续四年在新能源混动汽车曲轴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助力福达股份成为新能源混动汽车曲轴领域的“隐形冠军”。

  多年来,在福达股份支持下,福达曲轴专注于锻钢曲轴研发制造,掌握了圆角滚压和淬火强化等多种先进工艺技术,拥有50多项专利技术,拥有30多条先进曲轴智能化生产线,具有年生产3缸、4缸、6缸全系列发动机曲轴的能力,产品涵盖商用车系列、乘用车系列以及船用曲轴;产品主要为比亚迪、奇瑞、宝马、康明斯、洋马等国内外知名车企配套。另外,福达曲轴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福达股份总经理助理苏仕杰介绍,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市场上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急剧上升,新能源汽车以其卓越的性能和静谧无感的驾驶体验而备受广大车主青睐,这也对曲轴产品的极致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曲轴产业普遍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的问题。面对极致轻量化这一挑战,众多企业显得更加窘迫。在福达股份的主导下,以福达曲轴为重心,针对高性能轻量化发动机曲轴的核心技术研究项目于2017年启动。该项目旨在满足高效能发动机对高性能曲轴的轻量化、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等性能要求,进行曲轴动平衡性能与锻件轻量化设计、全纤维曲轴抗疲劳制造工艺的基础研究,以及疲劳试验与制造工艺数据的应用研究。

  福达股份及其曲轴研发团队持续不懈地努力,通过深入研究,成功实现了曲轴的减重与强度提升,使得曲轴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一重大成就为行业提供了极致轻量化解决方案,有效满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高性能轻量化曲轴性能提升的需求。目前,福达曲轴正在加速推进“复合圆角加工技术及疲劳性能研究”“巴克豪森磨削烧伤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研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项目的攻关工作。

  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近年来,在福达股份指导下,福达曲轴还加快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引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多种机器人、加工中心等智能设备,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加工效率及稳定性,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通过MES系统及生产总控大屏实现从整体到细节的全面管理,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苏仕杰表示,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混合动力曲轴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拓展,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服务,并努力提升曲轴产品的市场份额与销售规模,努力成为全球乘用车曲轴领域的最大制造商。

  国际线缆集团:

  推动“桂林造”扬帆出海

  成就全球线缆行业主要生产供应商

  □本报记者 徐莹波

  近日,市商务局发布了去年我市外贸进出口主要数据——2024年,在全球贸易整体表现比较低迷的背景下,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3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实现“三高”,即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高于西部地区3.6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1个百分点。在这份亮丽“成绩单”的背后,正是“桂林造”扬帆出海的集体力量体现,其中就包括我市重点外贸企业——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月21日,记者在国际线缆集团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电线电缆和塑料管等产品。数天后这些产品将陆续发往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24年,集团实现出口19.7亿元,同比增长13%。出口额在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出口细分领域名列前茅。”该集团副总经理黎彰厅说。

  国际线缆集团始建于1954年,前身为桂林市电线厂。多年来,集团专注于研发制造“国标、安全”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通信、矿山、能源、海洋、船舶、机车、汽车、变压电器、智能建设等领域。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对电线电缆产品的环保标准要求日趋严格。鉴于常规电缆的污染性,在制造、使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恶英、铅、镉、卤化物等公害物质。针对国际市场需求,从2005年起,国际线缆集团研发生产出环保型无卤低烟阻燃电缆,并通过我市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产品达到当时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围绕生态环保理念,从2014年起,该集团还全面研发生产“环保”电线,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普遍认可。

  为了更好地抢占国内外市场,近年来,国际线缆集团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成功研发出高弹性特种电线电缆。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博介绍,高弹性特种电线电缆是专门为新兴领域细分市场开发的新产品,采用集团自主技术,以网状铠装取代带状铠装工艺,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具有独特性能和特殊结构,是国内新兴领域特种电缆的首创和“补短板”产品,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了澳大利亚的质量认证。目前,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领域。

  国际线缆集团还积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作为牵头建设单位,该集团陆续承担了《面向“一带一路”的电线电缆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广西特种电线电缆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资金项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电缆智能工厂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广西重大专项科技项目)等。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际线缆集团已成为广西链主型龙头企业、中国机械行业500强企业、全球电线电缆生产供应商100强企业,是国内线缆行业主要生产供应商,也是全球范围内三大主要生产供应商之一。集团不仅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线缆生产线,还拥有满足国内、国际标准要求的常规检测仪器和计量设备。

  2020年,国际线缆集团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2023年9月,集团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了202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该集团旗下品牌“穿山”牌以品牌价值155.83亿元名列第434位。

  黎彰厅表示,今后,集团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线缆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线缆制造迈上中高端水平;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云平台等构建新的经营模式,积极抢占国内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奋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桂林工业振兴。

  桂容公司:

  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助力“中国电力”崛起

  □本报记者 徐莹波

  前段时间,由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新产品“ZZMJ2.8—9000全国产化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用干式电容器”通过行业鉴定。据悉,该型电容器采用国产粒料聚丙烯薄膜,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容量大、损耗小、无油环保等优点,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其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家对电容器核心原材料的垄断,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将有力推动中国电力电容器产业发展。

  桂容公司创建于1967年,前身为桂林电力电容器总厂,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首家大型电力电容器厂。历经58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电容器生产基地,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桂容公司总经理王义说,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民族工业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研制及生产,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是国内第一套110千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第一台1000千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研发生产厂家。

  资料显示,中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国内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的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用电负荷相对集中。21世纪以来,国家实施了“西电东送”电力工程。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距离较远,普通电网传输距离只有500千米左右,无法满足电力传输要求。只有使用特高压电网才能满足需要。”王义说。

  2016年1月,我国启动“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建设;2019年9月,项目建成投运。该项目是当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塔架高度最高、重量最大、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创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开启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王义说,为了做好“昌吉—古泉”项目配套建设工作,2016年,公司成功研发第一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滤波电容器装置、第一套±1100千伏极线RI电容器装置、第一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交流滤波电容器装置,均在项目中成功应用。这三种产品相关生产技术均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滤波电容器装置于2023年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国内首台(套)的重大技术装备。

  截至目前,桂容公司参与了我国第一条500千伏及750千伏超高压输电工程、第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第一条±800千伏及±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建设,为已投入运行的50多个超、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提供了电力电容器产品,并在2009、2012、2017年度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一次。

  58年来,“桂容牌(GR)”产品出口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电力、冶金、石化、煤炭、港口、铁路、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2023年,公司主要参与的“广西桂林市七星区电网输配电控制设备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王义说,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的部署,作为国家电网高端装备产业链核心参与企业,加快推动相关“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化研究。未来,公司将继续实施技术创新,为中国电网技术进步、民族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桂林智神:

  深耕智能文化装备领域

  产品畅销全球90国

  □本报记者 徐莹波

  近年来,在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短视频、直播、自媒体等新兴内容传播形式迅速崛起,极大地丰富了社交互动方式。稳定器、摄影灯等智能文化装备精准地满足了当下用户对于高质量视频制作与分享的需求,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桂林智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相机、手机配套的云台稳定器设备、影视灯光产品等智能文化装备的研发、生产。经过近10年的健康发展,目前公司旗下产品在全球90个国家实现畅销,出口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50%以上。

  近日,记者来到桂林智神智能电子三轴稳定器产业基地总装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工作中,或插线、或安装电机、或测试电路板……到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公司占地面积43亩,生产基地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具备年产300万套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还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包括研发及品牌市场部。”桂林智神总经理助理李鸣介绍,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针对文化装备行业的痛点与难点,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如伺服电机陀螺仪稳控、人工智能控制、高精度人脸识别跟踪、图传图控、稳定器机械跟焦、塑料电机、相机远程控制等。这些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技术空白,还极大地推动了全球云台稳定器产业的创新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桂林智神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其中2023年研发经费占比高达17.13%。在创新引领下,桂林智神研发的产品多次获得“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奖”“优良设计奖”“CES创新奖”“中国设计红星奖”“华龙奖”等国内外设计大奖。公司旗下的“智云”“ZHIYUN”等品牌已成为国内外稳定器市场知名品牌。

  作为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桂林智神还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牵头承担了广西3个重要创新驱动项目及多个重大专项项目,并牵头制定《摄影用云台》JB/T14305-2022行业标准,参与制定《摄影用常亮灯技术规范》JB/T14304-2022、《数码照相器材术语》GB/T20733-2022等行业和国家标准,有力推动了摄影及数码器材领域的标准化进程,为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获专利463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商标注册达608个。公司还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李鸣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产品品类,重点发展智能云台、智能摄影补光灯、人工智能乐器、生活类产品等四大品类,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文化装备生态,致力于与全球影像创作者共同成长,为创作者们提供操控智能、功能全面、使用便携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助力桂林工业高质量发展。

  桂林广陆:

  打破欧日技术垄断

  桂林量具“测量”全球

  □本报记者 徐莹波

  从智能港口到现代物流,从量体裁衣到买菜称重,从载人航天到资源勘探……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测量就像一个“隐形把关人”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桂林广陆数字测控有限公司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测量领域,多项专利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打破了欧洲、日本有关企业的垄断,解决了量具行业国外“卡脖子”问题,并有力推动了中国工业测量技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量具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产品门类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但在过去,在高端数显量具量仪领域,电磁感应芯片技术一直被瑞士Sylvac公司、日本三丰公司两家企业垄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造成中国量具行业大而不强——部分量具企业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有的知名企业被外资收购,量具行业出现逐步被外资蚕食、控制的风险。

  “量具行业是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行业。高端数显量具在工业生产、科技研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产品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很容易被外资‘卡脖子’。”桂林广陆董事长彭敏说,“在高端数显量具中,最核心的技术是芯片,只有攻克电磁感应芯片技术难题,中国量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能掌握话语权。”

  从2010年起,桂林广陆在引进吸收国外企业电磁感应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全面创新,成功研发出IP67数显防水卡尺,可在冷却液、水、油中使用,并具备无线数据传输功能,其中使用WiFi无线数据传输通信距离达120米。广陆IP67防水数显芯片产品的上市,标志着我国打破了欧洲和日本在电磁感应芯片技术领域的垄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桂林广陆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先后投入近亿元对企业生产加工设备实施自动化改造,实现了主要产品、主要工序自动化生产模式,车间实现“少人化”,部分生产线还实现“无人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后,公司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明显提升,多道关键工序的一次交检合格率从原来的85%提升至95%以上,企业生产能力也实现超30%的增长,并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

  “前几年,我们在市场调查时发现,公司生产的工业测量产品比外国企业生产的高端产品在测量精度上有0.01毫米的差距。”彭敏说,“0.01毫米的台阶必须跨越,选择改变就要做到最精细。”

  为此,桂林广陆在材料选定、完善工艺、优化芯片等方面反复试验。经过不断迭代改进,近年来研发生产出“一丝精度卡尺”系列产品。这些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得到海内外客户的充分肯定,并成为量具行业标杆产品。

  由于桂林广陆在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多项荣誉。

  彭敏表示,今后,桂林广陆将深耕工业测量领域,加快“专精特新”和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努力拓展更多未知的测量领域,让“桂林造”量具产品进入更多国家市场,助力中国量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