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规划核心保护区 计划投放人工繁育鱼苗 加大巡查和宣传力度
漓江“芝麻剑”保护将升级
日前,桂林漓江芝麻剑鱼保护项目启动仪式暨生态保护与水上应急救援合作签约仪式在市訾洲公园举行。仪式上,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与桂林漓江水上搜救中心签约,正式启动实施漓江芝麻剑鱼保护项目。
本次活动由市应急管理局、桂林海事局、市漓管委、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桂林漓江水上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旨在传递生态保护理念,深化漓江生态保护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针对漓江代表性物种漓江芝麻剑鱼开展专项保护工作,守护漓江的生态底色。
外形独特的芝麻剑鱼
是漓江的代表性物种
漓江芝麻剑鱼学名斑鳠,是珠江水系漓江流域的代表性鱼类,因其外形类似长剑,且身上长着很多芝麻大小的斑点而得名。漓江芝麻剑鱼是肉食性鱼类,性情却十分温和,白天喜欢躲在深水区的石缝中休憩,到夜晚才会变得活跃并外出觅食。漓江芝麻剑鱼主要分布于漓江、红水河等喀斯特地貌河流,偏好水流湍急、溶洞密布的水域。
“漓江芝麻剑鱼最大能长到30斤左右,个头上的优势让它成了顶级‘淡水掠食者’。”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莫光富告诉记者,“芝麻剑”主要捕食底栖甲壳类、水生昆虫及鱼类,能抑制单一物种过度繁殖,对维持漓江食物链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芝麻剑”对生存环境的水质要求特别高,必须在水域清洁、生物多样的环境中才能存活。
“过去,漓江芝麻剑鱼十分常见,桂林渔家也有新年吃‘芝麻剑’祈求来年多子多福的传统。可以说,漓江芝麻剑鱼既是反映漓江喀斯特水域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也是漓江流域传统文化的传承象征。”莫光富说。
然而,由于多重因素影响,漓江中“芝麻剑”的数量一度急剧减少。2021年,漓江芝麻剑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顶级掠食者’的消失可能导致小型鱼类泛滥,进而造成藻类暴发、水质恶化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并最终导致其他鱼类也一并消失。”莫光富说,就漓江来说,特有鱼种的缺位会严重削弱漓江生态的独特性,生态恶化的后果最终会影响到市民的生活。“加强对漓江芝麻剑鱼的保护,也是在保护漓江生物多样性。”
规划保护区、加强巡查
多项举措将让保护升级
漓江芝麻剑鱼保护项目启动后,将如何对它进行保护呢?
“我们将在漓江申请划定一块漓江芝麻剑鱼保护区。”莫光富说,计划将象鼻山至斗笠山水域申请划设为漓江芝麻剑鱼的核心保护区,并将开展专项巡查维护鱼类生存环境。“保护区划定后,我们会申请对这段水域实施长期禁渔,并定期开展‘芝麻剑’的数量监测,确保它们的种群数量。”
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自2021年漓江保护日设立以来,他们定期开展针对漓江生物的专项保护工作,出动“蛙人”潜水员对水下“地笼”等非法捕捞工具进行清理。“2024年,民警对水下非法捕捞渔具进行了全面清理,收缴地笼9条共计300余米,并在其中发现有漓江芝麻剑鱼。”
市风景名胜区漓江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桂林率先在全国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已经在漓江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实施漓江流域禁渔期制度、打击非法捕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修复漓江沿岸生态环境等。“这次是首次针对单一鱼种开展保护活动,我们将在监管过程中互相配合,加大对违规捕捞和破坏漓江生态环境行为的巡查力度。”
据介绍,项目启动后,市公安局漓江风景名胜区分局与桂林漓江水上搜救中心志愿者将在漓江边开展常态化宣传工作,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到保护漓江芝麻剑鱼的工作当中。他们还将定期开展针对“芝麻剑”的巡逻保护,杜绝漓江周边及洲岛上的居民商户将污水、垃圾排入漓江,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芝麻剑的行为,为漓江芝麻剑鱼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科研突破实现人工繁育
增殖放流促进种群繁荣
记者了解到,参与此次保护活动的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成立于2021年12月,是广西首家地方性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非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广西自然保护公益事业发展,通过搭建科学研究和交流平台,努力为漓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广西山河海自然保护基金会理事伍文生说,漓江芝麻剑鱼种群恢复的最大难点是人工繁育。“‘芝麻剑’从出生到性成熟的时间长达三四年,其间生存环境稍有恶化,鱼苗就会夭折;即使养大了,成鱼又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密度过高又会引发争斗损伤;繁殖时,它们又只会在急流、溶氧量高的沙砾底质区域产卵。可以说,‘芝麻剑’的人工繁育处处是难题。”
好在,这些难题正被一个个解决。
2021年,位于来宾的桥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人工繁育“芝麻剑”技术取得突破,成为广西首个获得“芝麻剑”人工繁育许可的单位。2023年,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也通过模拟自然产卵场水流、优化催产方案,实现了“芝麻剑”人工繁育的阶段性突破。“目前,广西已经建立有数个‘芝麻剑’人工繁育基地,基金会正在与他们建立交流合作,准备让更多漓江芝麻剑鱼回归漓江。”
伍文生说,基金会将以这次合作为契机,与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协同配合,在未来漓江“芝麻剑”保护区划定后投入人工繁育的鱼苗。
记者阳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