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黄荷卉
日前,记者从桂林市气象局获悉,在这个刚刚落幕的夏天,桂林“不走寻常路”,多项高温数据刷新纪录。
高温天气“超长待机”
据桂林市气象局监测数据,今年桂林的高温天气呈现“超长待机”模式。全市于4月27日正式入夏,平均气温逐步攀升至28℃。其中,高温日数较常年明显偏多:桂林市区累计达49天,突破了2024年42天的纪录,为常年平均水平19.7天的2倍以上;全市平均高温日数为38.6天,较常年偏多18天。
今年高温天气结束时间也明显偏晚。直至10月初,持续多时的高温天气仍未彻底退场。10月以来,市区出现5个高温日,最晚高温日出现在10月12日。2024年是桂林近30年入秋最晚年份,最晚高温日为10月13日。今年的最晚高温日与去年几乎持平,足见今年高温退场的“拖沓”。
尽管高温持续时间长、结束晚,但今年极端高温强度并未突破历史极值。气象专家指出,市区极端最高气温为38.4℃,未触及历史最高纪录,整体高温强度相对温和。
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是高温天气的“元凶”
桂林市气象局的气象专家分析,异常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是今年桂林持续的高温天气的关键诱因。它就像一个盘踞在城市上空的巨型热源,不断释放着燥热气息。
今年夏季,副热带高压势力格外强劲,其内部盛行的下沉气流,让天空维持晴朗少雨的状态。太阳直接照射桂林,城市犹如被扣上蒸笼,热浪在空气中不断积聚叠加。
依照往年规律,进入10月后,副热带高压本应逐步南撤到华南一带,后续进一步退至南海或东移至太平洋。但今年它却迟迟不愿南撤,不仅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再加上冷空气盘踞在更北的区域,台风活动范围也偏向南部,多重因素叠加下,盛夏的酷热才不断延续。
桂林已正式入秋,但入冬还远
10月18日,一股弱冷空气悄然抵达,将桂林市区最高气温拉低至24℃,较前一日骤降6℃,今年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也正式宣告终结。
紧随着,今年下半年以来强度最强的新一轮冷空气于10月18日白天自北向南席卷桂林,带来持续性降温,过程降温幅度达6℃—10℃,市民切实感受到了一场明显的“换季式”气温跳水,厚衣服从衣柜火速“上岗”。在这股强劲冷空气的推动下,桂林于10月19日成功入秋。
根据“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气象入秋标准,桂林常年入秋时间为10月12日,今年的秋天较常年推迟了近一周到来,未能打破2024年11月18日创下的近30年最晚入秋纪录。
相较于入秋,我国气象学上的入冬标准更为严格,对气温的要求更低。目前,我国通用的入冬标准是:某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则将这5天的第一天定为入冬日期。按照这个标准,桂林要想真正入冬则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