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喜相逢 桂林文旅活动“上新”又“走心”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5-10-02 09:36:59 我来说说 阅读

  月圆人团圆,国盛家祥和。今年的“十一”长假,国庆与中秋相遇,双节同庆氛围浓厚。在我市,社区街道、文博及景区场所也推出了多个精彩纷呈的活动。跟着央视热播电视剧《阵地》打卡、参加趣味游园、入村欣赏民乐会、逛博物馆展览、看文艺表演……应接不暇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乐在其中。

  1 影视IP赋能文旅

  市民游客“打卡”重温抗战岁月

  “《阵地》在央视黄金档播出后,我们都成了‘剧迷’。大家商量着放假要来桂林玩,看山看水看人文历史。今天我们到了独秀峰王城景区,打卡《阵地》里的民国时期省政府大礼堂。体验很特别,舞台中央挂着‘西南第一届戏剧展演开幕仪式’字样的红色横幅,摆放整齐有序的桌椅、一比一还原了历史场景,感觉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来自湖南的游客方女士说。

  双节期间,独秀峰王城景区、七星景区纷纷推出了“跟着《阵地》打卡桂林”的活动。市民游客可以在独秀峰王城景区内沉浸式打卡,拍到剧中同款大礼堂,还可以到七星景区七星岩洞内,穿上民国服饰,在“长衫”先生的带领下接受抗战时“岩洞教育”。

  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10月1日一大早就迎来了许多访客。尽管《阵地》剧组没有在纪念馆实地取景,但剧中场景均以该馆旧址为原型布设。随着《阵地》热播,越来越多人专程前来打卡。“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里还原了当年电台发报的场景。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抗战时期传递情报的那份紧张。馆里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照片,仿佛在提醒我们历史不能忘,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市民王先生说。

  2 展厅之内览千年

  市民“博物馆里过大节”成新风

  商朝人如何用甲骨文记录日常、占卜未来?看似高深的甲骨文又是如何奠定汉字演变基础的?10月1日,桂林博物馆“刻骨铭心——甲骨文化展”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好奇的观众。

  本次展览有六大主题单元,从追溯甲骨文的发现历程与悠久历史开始,引领观众认识甲骨文,进而揭秘商代人服饰饮食、日常起居、交通出行方式,全方位展现商代社会与商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3号展厅内,“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如期展出。展览共展出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桂林博物馆等广西文博单位收藏的文物139件(套),通过“共辟辽阔疆域”“共缔统一多民族国家”“共书悠久历史”“共创灿烂文化”“共育伟大民族精神”五大部分,讲述了广西各民族与其他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

  据了解,国庆节当天,桂林博物馆接待了近6000人次。“博物馆里过大节”已渐成一种新风尚。

  桂林美术馆、桂林画院也照常开放。在桂林美术馆,“第二届‘游·漓’——广西油画双年展”“丹意——撰联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等高质量展览如期举行。桂林画院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系列展·丹青永铸——首届老美术家中国画作品展”等展览也吸引了许多美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3 多彩活动点亮双节夜空

  市民乐享“慢下来”文化

  晚风轻拂,一弯明月挂树梢。七星区三金小广场上,人们载歌载舞,祝福祖国,祈愿天下团圆。精彩的魔术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在七星区朝阳乡山镜·路亚小院,“月满七星·礼乐中秋”游园民乐会正在上演。秋风、明月、雅韵、游园,古今交融,吸引了400余位市民驱车前来体验。

  这场别开生面的游园民乐会由市委宣传部、七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七星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朝阳乡、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联合承办。活动在《月亮粑粑童谣》中拉开了序幕。随后,身着汉服的乐手们还现场演奏了《荷塘月色》《花好月圆夜》《彩云追月》等曲目。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非遗小课堂,老师向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讲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诗词歌赋等知识。

  在现场还设置了DIY花灯、月饼制作、猜灯谜、钓鱼、投壶、海底捞月等中秋趣味游园项目。

  “真让我有点儿乐不思蜀!”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王林艺表示。

  在月亮升到天空中后,现场的市民们在礼仪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中秋拜月仪式,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王亚东 田甜


责任编辑:李毅兰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