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水”养出“瘦身鱼” 那叫一个香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5-07-30 10:11:54 我来说说 阅读

  华江养鱼人把鱼“饿瘦”再卖 价格是普通鱼的好几倍

  “果冻水”养出“瘦身鱼”

  那叫一个香

  每到暑期,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就因为“果冻水”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近些年,华江人依靠好山好水开辟了独特的养鱼之路——一般人把鱼养大养肥就卖,而华江的养鱼人则是把鱼“饿瘦”再卖。

  “饿瘦”后的鱼没有泥腥味,肉质更紧实,售卖价格也更高。除了卖活鱼致富,“瘦身鱼”还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等相关产业,养殖、售卖“瘦身鱼”已经成为当地养鱼人致富的重要途径。

  “饿瘦”的鱼吃起来真是香

  清晨6点,华江水埠村村民李玲就开始干活了。她到田地里割青草和芭蕉叶,用来喂养鱼塘里的鱼。

  李玲家的鱼塘一共约20亩,养殖了5000多斤鱼,主要是草鱼。李玲把草鱼养到七八斤重时,会分批把它们放入几个小一些的池塘,开始给鱼“瘦身”。

  所谓“瘦身”是指把养肥的鱼放养在清澈的活水里,不再人工投喂食物,鱼依靠水里的浮游生物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养6个月左右,鱼就会“饿瘦”两三斤。“瘦身”成功后,鱼的体型更为细长,腹部没有了圆润的曲线,取而代之的是几乎笔直的线条。

  “瘦身鱼”的口味与普通鱼不同。水埠村养了十多年“瘦身鱼”的村民吴先生告诉记者,“瘦身鱼”的肉更白,更好吃。这样的鱼,对到华江打卡“果冻水”“窝囊漂”的市民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

  近日,在吴先生的家里,记者品尝到了“瘦身”一年的鲤鱼。切开鲤鱼的腹腔,里面没有常见的黑色薄膜,肉比普通鲤鱼更白皙。煮熟后,鲤鱼入口没有泥腥味,口感更紧实,鱼皮偏脆。

  “这就是‘瘦身鱼’受欢迎的原因。”吴先生告诉记者,除了鲤鱼和草鱼,华江还有“瘦身”的鲟鱼、鲶鱼等。“‘瘦身鱼’是我们本地人餐桌上的常见美味,我们用它来招待客人。”

  “瘦身鱼”供不应求

  价格是普通鱼近4倍

  李玲介绍说,当地的“瘦身鱼”有两种,一种是像她这样把鱼养大后再“瘦身”,还有一种是直接买别人养大的鱼投放到活水里“瘦身”。

  不论鱼的来源如何,“瘦身”至少进行6个月,才能够对外售卖。“需要‘饿瘦’的鱼不能太小,通常选用5-8斤的鱼,最后减掉三分之一的体重。”李玲说。

  养鱼人吴先生告诉记者,“瘦身鱼”的售价是普通鱼的3-4倍。以草鱼为例,普通草鱼的价格是7-8元/斤,“饿瘦”后再出售,可以卖到约25元/斤。

  每年,养鱼给吴先生带来的收入大约有10万元,成为他增收的重要方式。

  据了解,整个华江约有50个“瘦身鱼”养殖场,年产量可达200万斤,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8000万元。“瘦身鱼”主要供应桂林的各类型餐馆,也会销往南宁等城市,供不应求。

  另外,“瘦身鱼”也成了当地农家乐的一大特色菜。

  龙家友在华江同仁村经营农家乐。在他的餐馆里,烹饪好的“瘦身鱼”售价为草鱼50元/斤、鲤鱼45元/斤、鲟鱼60元/斤。他介绍说,“瘦身鱼”已成了华江的一道招牌菜,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乡里的环境不断提升,再加上优质的旅游资源,村民们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和养殖“瘦身鱼”,日子越来越富足。

  养殖“瘦身鱼”

  逐渐形成产业效应

  养好“瘦身鱼”,关键是水质。记者采访多位“瘦身鱼”养殖者了解到,华江有众多清澈的溪流,溪流里的水也被称为“果冻水”,这是养鱼的重要条件。

  李玲说,“瘦身鱼”并不是把鱼放进活水里就高枕无忧了。她说,自己第一次养“瘦身鱼”时,因为溪水水温偏低,投放的鱼适应不了,抵抗力变差,不久之后就染病死亡了。

  “后来,我不断总结经验,分成多次转移,让鱼慢慢适应水温变化,情况变好了很多。”李玲说,养殖“瘦身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要时刻保持水质的清洁。

  桂林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中心推广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瘦身鱼”在桂林已有约20年的发展史。最初,山区居民自己买鱼回来养在水池里,发现经过水池“饿瘦”的鱼吃起来味道更好,于是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资源、全州、兴安都有“瘦身鱼”养殖场,养殖品种有草鱼、鲤鱼、鲶鱼、鲟鱼等。“不同养殖场里,鱼的‘瘦身’时间各有不同,‘瘦身’时间越长,鱼的售价越高。”

  “养殖‘瘦身鱼’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清澈的山泉水就比较好。”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瘦身鱼”越来越多,丰富了市民“菜篮子”的选择,也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支持发展高质量的鱼类养殖。

  记者刘净伶 通讯员王艳 蒋家龙/文

  记者刘净伶/摄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