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荷花盛放的时间,前往西山公园赏花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不少人在游玩时惊喜地发现,公园已悄然换上“新颜”。记者从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西山公园的这番新貌,源于不久前完成的海绵化改造。
据了解,目前桂林已有虞山公园、南溪山公园、西山公园、訾洲公园等4座公园进行了海绵化改造,值得一提的是,“桂林古八景”中的“西峰夕照”“訾洲烟雨”“舜洞熏风”以及“桂林续八景”中的“南溪新霁”均位于这些公园中。海绵化改造让这些经典景观有了新看头,焕发出别样光彩。
■变化
22日,记者来到西山公园,只见入口小广场已经换上了“新装”,原本的水泥路面已变成了透水混凝土材质,大门右边的花池中也新增了不少绿植,绣球花、银边草、一叶兰、榆树等错落有致,高低层次间还点缀着几块景观石。
公园主路和几个小平台都已经换上了透水混凝土铺装,不仅看上去干净整洁,踩在上面脚感也十分舒适。在桂花林小广场上,几位市民对新铺设的路面赞不绝口。一位正在跳舞的市民表示,这里的路面之前没有硬化处理,下雨时积水严重,而改造后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也更方便大家锻炼。
在大草坪上,许多市民和游客正在观赏荷花。和之前相比,草坪上新增了2个雨水花园,植物更加丰富,景观效果也更好。此外,九龙壁铜雕下方还新铺设了一圈透水混凝土环带,更方便市民游客近距离赏花。
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袁庆胜介绍,公园的高差较大,西山群峰占地100多公顷,下雨时雨水会顺着山体流下来。“以前的地面大多采用水泥铺装,因雨水无法下渗导致积水严重,遇上大暴雨公园入口处的积水半小时就能没到膝盖。”袁庆胜表示,改造后雨水可被收纳于几处雨水花园中,再分流至西湖里,路面积水大大减少。自项目5月完工以来,下雨时公园内都未出现积水、内涝等现象。
随后,记者来到了正在进行海绵化改造的訾洲公园。走进公园,园内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原本用石板和混凝土铺设的园区道路已更换为透水沥青材质,诗画广场的景观也已焕然一新,之前硬化的地面“摇身一变”成为了漂亮的雨水花园。
一路向前,便来到了公园大草坪,草坪两侧也同样设有几处雨水花园,景观别具一格。公园内原有的低洼泄洪通道,如今也已变身成生态旱溪,功能与颜值兼具。园内道路两侧还新设了略低于路面的植草沟,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此外,公园也正在建设海绵科普展馆,展馆今后将用于普及海绵理念、展示我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开展科普课堂等。
■背景
2022年5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示了“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入围名单,桂林成为全国25个入围城市之一。市林园局规划建设科科长李腾钊介绍,此次西山公园和訾洲公园的改造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实施的。
“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李腾钊告诉记者,以前公园建设时还没有海绵理念,而现在通过海绵化改造,能够使公园的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更大限度发挥公园绿地的功能,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例如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不仅能够汇聚、吸收、净化雨水,也能优化公园里的景观,给游客和市民带来了更好的游赏环境。”
除了西山公园和訾洲公园,虞山公园和南溪山公园此前已完成海绵化改造。尤为特别的是,“西峰夕照”“訾洲烟雨”“舜洞熏风”“南溪新霁”等“桂林古八景”和“桂林续八景”景观恰好就分布在这几座公园里。
李腾钊说,虞山、南溪山、訾洲和西山都是桂林最早开发的景点,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开发成了公园。其中,南溪山公园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园,西山公园在1987年建成开放,虞山公园在1999年建成开放,訾洲公园在2011年建成开放,这些公园的风景都有上千年的开拓历史,也是桂林的经典景观。因此,4座公园的海绵化改造也让这些经典景致增添了新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桂林文旅焕新注入了新动能。
■亮点
记者留意到,改造后,西山公园和訾洲公园的景观有了显著提升,一些巧妙的设计和构思融入其中,让园内风光既添了颜值,又多了几分独特韵味。市民与游客也能在更雅致舒适的环境中欣赏“西峰夕照”“訾洲烟雨”等经典景观,感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新意境。
前几日桂林降雨较多,西山公园入口连廊处的雨链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一条条雨链从连廊的屋檐垂落,屋顶的雨水沿着雨链滴落到下方的鹅卵石上,既收集了雨水,也为雨天的公园增添了一份独特意趣。“西山公园是桂林有名的赏荷胜地,因此这些雨链也特意设计成了铜质荷花造型,不仅呼应了公园的特色,还很有实用性,能引导雨水汇入雨水花园里。”袁庆胜说。
西湖中一处新增的荷花景观,则是公园此次改造中的另一个巧思。“此处的荷花不仅是为了造景,更承载着实用功能——它们是前置塘的‘主力军’。”袁庆胜介绍,“荷花、水生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和石笼,围出了一个前置塘,收集到的雨水先在这里过滤净化,之后再排入西湖中,这样湖中的水质就会更好。”
在訾洲公园的改造中,道路两侧各式各样的植草沟无疑是一大亮点。该公园管理处主任唐贤文介绍,新设的植草沟包括花境草沟、砾石草沟、卵石草沟、普通草沟、典型草沟、石笼草沟、卵石花境草沟等多种类型。记者看到,这些植草沟景观各异,有的种植了西洋杜鹃、花叶美人蕉、翠芦莉、蓝雪花等花卉,有的铺设了草皮,有的用鹅卵石覆盖……它们既能高效收集、引导雨水,又以多样景致为公园增添了层次感,兼具观赏性与功能性。
同时,烟雨湖也进行了改造提升。据介绍,湖中原本只种有荷花、梭鱼草等植物,如今又新增了水生美人蕉、水生鸢尾、花菖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强化水质净化能力的同时,也让湖面景致愈发灵动多姿。“这片湖也具有蓄水功能,以前我们经常要从漓江抽水来浇灌园内植被,成本较高,今后就能把湖中的水充分利用起来了。”唐贤文说。
记者了解到,位于诗画广场、大草坪等处的4个雨水花园都融入了“花境”理念,精心栽种了花叶美人蕉、狐尾天门冬等30余种植物。这些雨水花园不仅能够汇聚并吸收来自绿地的雨水,经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后渗入土壤,用于涵养地下水或补给城市生态绿地用水,也通过高低错落的绿植勾勒出层次丰富的景观,实现了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的巧妙融合。
“訾洲公园海绵化改造项目是我市公园绿地海绵化改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园内新建的雨水花园、旱溪、多形式植草沟等将为我市公园海绵化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李腾钊说。
■点赞
提到西山公园的改造,家住篦子园的阳阿姨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和朋友到西山公园锻炼,改造后的公园不仅路面有了提升,环境也更加优美。
“以前雨天路面比较湿滑,有些地方还有积水,路不太好走,但现在即使在雨天散步也没有太大影响。”阳阿姨说,现在公园的几个小平台还新增了树围,锻炼累了还能坐在上面休息一会儿。“而且公园的景观也更加漂亮了,花草更加丰富,每到节假日总能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玩。”
市民申女士也表示,改造后公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之前公园的一些道路和景观都有点陈旧了,现在一眼看过去就显得非常美观,这路边的花花草草多漂亮,走在公园里心情都跟着亮堂起来。”
在訾洲公园园容负责人唐亮眼里,经过改造,公园的功能和景观都有了明显提升。“公园里新建了4个雨水花园和多条植草沟,整个园容园貌都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诗画广场的雨水花园,不仅能把雨水汇入其中,也为广场增添了生机,和后方的文化竹简相映成趣。”他表示,十分期待改造完成重新开园后市民游客能亲眼看看这些变化,感受公园新模样。
记者唐霁云 实习生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