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让“茶叶子”变成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5-04-21 16:15:28 我来说说 阅读

  4月20日,灌阳县以“谷雨新茶·飘香万家——灌阳油茶茶叶正江核心区谷雨开园采茶会”为主题的第二届采茶节在该县黄关镇正江村茶叶示范基地举行。活动现场除了开幕式外,还举行了茶叶采购签约仪式、炒茶展示、采茶比赛、游客采茶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县内外近万名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采茶乐趣,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交响乐”。

游客体验采茶乐趣(蒋政扬摄)

采茶比赛(蒋政扬摄)

  一片生态叶,一条致富路

  据了解,黄关镇正江村有100余年的茶叶种植历史,该村香炉山海拔13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山间流水潺潺,昼夜温差大,小气候独特,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很适合茶叶生长。谷雨之后、立夏之前产出的茶芽叶肉肥厚,色泽翠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制作成的谷雨茶回味甘甜,香气怡人。之前,村民们种植茶叶不成规模,又缺乏科学技术,产量不高,只是将自家种植的茶叶炒制后,拿到市面上零售,也自留一部分泡茶及打油茶。近年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挖掘整合村内种植资源,大力发展优势茶叶产业。通过“党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茶农赴广西茶叶研究院及桂林市茶科所学习培训,并寻求合作、引进技术。同时邀请专家入村指导种植,传授采摘、高端茶和绿茶的杀青,红茶的揉捻、发酵、提香等关键技术,提升品质和产量。目前,全村茶叶种植基地面积达1600亩,辐射到周边村落种植近1000亩,平均亩产达600公斤,产值30000元左右,村民们吃上了茶叶致富“饭”。

  一个红茶厂,一生就业梦

  2018年,正江村两委结合实际,整合扶持资金80万元,建成700平方米的灌江红茶厂,采用“集体经济+茶叶加工厂+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茶叶进行深加工,并注册创建了“高山云雾”“灌江红”“灌江春”等系列茶品牌。2024年灌江红茶厂加工绿茶、红茶、油茶等专用茶6万公斤,年产值达400万元左右。随着茶叶合作社和加工厂规模扩大,茶园管护、采茶、制茶等环节已形成稳定用工链,常年带动周边村落100多人灵活就业,茶叶盛产期超过300人,实现群众“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茶叶合作社和加工厂联农带农,辐射带动980户农户,其中373户脱贫户发展茶叶产业和务工,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达到26万元左右,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一项增收举措,一条农旅融合道

  正江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发挥“党建”作用,积极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模式,提出“党建+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举措,以靠近黄关镇联德村神农稻博园的地理优势,组织茶农在该村湾子屯的后龙山流转200亩以上土地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叶园示范基地。该基地规划为七至十个区域,每个区域种植一个品种的茶叶。在茶园修建了观景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还修建了16间房子做农家乐,设置了炒茶、打油茶等体验区。探索在茶园开展茶山摄影、采茶制茶体验研学等户外活动,并推出“情定茶缘”“游酷稻博园”等主题农旅融合项目。同时,发动村民将自建的“别墅房”打造成民宿。这些举措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员前来旅游观光和养生。仅2024年4月19日第一届采茶节就吸引了6000多名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买茶叶,村道两侧车辆排起“长龙”,为村民创收5万元左右,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灌阳县正江村第二届采茶节开园(蒋宏伟摄)

  一杯生态茶,一条小康路。正江村茶产业发展是灌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一个缩影。据了解,灌阳县茶叶资源特别丰富,仅野生茶叶就有近2万亩。近年来,灌阳县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特色产业,推动生态种植、标准化加工和品牌化营销。2024年底,该县茶园种植面积4964亩,产量658.24吨,年产值6965万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历来都是灌阳县委、县政府‘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江村茶产业从‘卖茶叶、打零工’到‘卖品牌、做生态’,一片小小的叶子正在串起多元产业高质量发展,既留住了历史老茶的乡韵,又成为了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唐仁发说。

通讯员:蒋宏伟、蒋家凤、蒋政扬


责任编辑:雷渝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