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食材。
擂制干辣椒。
干辣椒放油锅中翻炒。
葱花是临桂抛鸭不可或缺的“伴侣”。
□本报记者刘教清 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于姝敏 胡艺 文/摄
抛鸭,是临桂传统美食,流行于临桂区各乡镇,尤以两江镇最为盛行。又到岁末,不论是游子返乡,还是家人团聚,临桂抛鸭都是当地人餐桌上的首选佳肴。
临桂抛鸭,有何历史渊源?据两江百姓口口相传得知,临桂抛鸭始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百余年。据说,当时两江镇街上一个卖鸭肉的生意人,在生意不够好时把剩下的鸭块煮熟,拌上调料继续卖。在卖的过程中,他端起锅,上下抛动,以便让锅里的鸭肉均匀地裹上调料。不想,这样抛制的鸭肉更加味美,由此吸引了不少顾客。此后,这种做法就传开了。久而久之,当地人就称这道菜为抛鸭。
连日来,两江镇信果村委张家村的村民张立,每天都在为食客们烹饪抛鸭。在两江镇一家农家乐担任大厨的他,因烹制抛鸭的水平高,深得食客们赞许。
一只上好的绿头鸭,是制作抛鸭的必备食材。张立说,在两江镇,不少乡村的村民都喜欢养殖绿头鸭。养殖一年左右绿头鸭,肉质紧实,更是烹饪的佳品。
绿头鸭宰杀后,拔毛,备用。张立把鸭子摆在砧板上,却并不破膛,也不砍,而是掏干净鸭子内脏后,开始往鸭膛里面塞各种香料。记者注意到,这些香料包括八角、沙姜、草果、桂皮、香叶等。塞料完毕,张立把整只鸭子放入锅中隔水开蒸。不过,张立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人在制作临桂抛鸭时,不再采用香料塞鸭膛的做法,而是直接把鸭子焯水煮熟后,再配以各种配料、佐料调味。但是,不论哪种方法,只要让配料与鸭肉充分交融即可。
趁着蒸鸭的空当,张立没有闲着。因为,抛鸭的秘制配料,并非仅是塞入鸭膛中的那些。干辣椒、蒜米、子姜片等,亦是必备。其中,干辣椒是灵魂。张立把干辣椒倒入冷油中,再开火翻炒约莫两分钟,接着倒入擂钵中不断擂碎。辣椒中的辣和香,被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出来。
绿头鸭蒸煮完毕,出锅。在张立麻利地掏出鸭膛中各种香料的时候,鸭肉的鲜香和香料的浓香,扑鼻而来。待鸭肉冷却,张立把鸭肉斩块、装盆、备用。
既然是抛鸭,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张立把擂好的辣椒倒入碗中,再倒入蒜米、生抽、蚝油、醋等,并搅拌均匀。接着,他把鸭肉、配料一一倒入锅中,再不断地重复抛锅的动作。就在这上下抛动的过程中,每块鸭块都与配料酱汁尽情交融。抛制完毕,再撒上一把葱花,鲜香更为浓郁。细看锅中,鸭肉已充分吸收配料中的酱汁,看起来颜色暗黄、酱汁饱满,吃起来更是味道浓郁,不干不柴。总体而言,抛鸭口味集鲜、香、咸、辣为一体,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一锅抛鸭上桌,宾主皆欢。张立说,冬季吃抛鸭,可以少放醋,夏季时喜欢冷盘,则可多放一些醋。如果是自家掌勺,还可根据一家人口味习惯,通过不同配料不同用量去调整。
看着客人们吃得开心,张立也满脸笑容。他告诉记者,“80后”的他在小时候很少能吃到抛鸭。彼时,对于当时大多普通农家而言,吃抛鸭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一般只有在中秋佳节或春节才能吃到一回。从小懂事的他,经常帮父母做饭菜,不知不觉中练就了一手不错的厨艺。这两年,他在两江镇的一家农家乐当大厨,又在前辈谢惠恩大姐的指导下,掌握了临桂抛鸭的烹饪精髓。从此,年幼时很难吃到的美味,成了自己每天必做的佳肴,还得到很多食客的赞许。生活因这道地道美食,又添了更多满足和欢喜。
“70后”谢惠恩告诉记者,临桂抛鸭的烹饪技巧,一般都是在师带徒的手把手传授中传承。大概在12年前,她得到两江镇一位当时年逾八十的烹饪老师傅的传授,才掌握了临桂抛鸭的制作技巧。此后,她又把这个技巧,传授给了有缘人张立。就在这一代代的厨艺传授中,临桂抛鸭,在一代代食客们的舌尖留下难忘的味蕾享受。
两江镇人民政府镇长廖斌告诉记者,2024年,临桂抛鸭制作技艺被评为临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近年来两江镇街上的一些米粉店,让抛鸭与米粉搭档,成就颇具特色的抛鸭粉,令人既觉新奇又倍感回味无穷。这些均意味着,曾经普通百姓眼中的“大菜”临桂抛鸭,在时代的发展中已走入寻常百姓家,以更亲民的姿态,为更多平常百姓的烟火岁月,添香、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