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上午,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先后在官方网站等发布了声明,承诺将“规范促销”,同时提出多项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包括规范促销行为、合理规划发放补贴、不做非理性促销活动、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等。记者注意到,本次三家平台同时发声,或源自于上一轮约谈的政策延续。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于7月18日发布消息称已对外卖平台开展行政约谈,要求外卖平台企业理性竞争。
三大平台集体发声 承诺良性竞争
其中,美团在官网发布《繁荣行业生态 抵制无序竞争》的声明称:近日,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美团对此高度重视,将坚决规范促销行为,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促进各方互利共赢。承诺从自身做起,并积极呼吁行业共同构建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开展补贴活动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价格法》《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严重扭曲价格信号,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浪费。
开展补贴活动依法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补贴信息,不对补贴总额进行夸大宣传。
不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参加补贴活动,切实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对商家和消费者遵循无歧视原则,确保促销补贴活动公平性,不通过选择性补贴伤害中小商户利益。
积极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倾听广大商户意见,降低商户经营成本,从“比价格”回归“比品质”“比服务”,促进外卖和堂食平衡发展,构建理性可持续的商业环境,努力提高骑手权益保障水平,避免骑手收入大起大落,就业大进大出。
饿了么在官网发表题为《持续提升服务 推动良性竞争 激发消费烟火气》的声明,表示为了更好地助力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的结合,更持续地推进技术升级与商业创新,构筑公平透明、各方共赢的机制,在有关部门指导下,承诺将进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从消费者和商家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发放补贴。我们尊重并保障商家参与活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定价权,为此建立了专项的严查和治理机制,并设立了兜底赔付。
坚决抵制恶性竞争。我们将主动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激发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和全行业的创新活力。我们坚决尊重市场运营规律,保障商家实收与盈利空间,不做大规模“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活动。我们将持续提升消费者即时到家的服务体验,与商家、协会等各界共同维护好线下经营秩序。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我们将持续提供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更丰富的品类,将不断升级配送体系的网络效率,来回馈消费者的喜爱与支持。平台的促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简单明晰的优惠信息,展示价即到手价,保障消费者权利。我们倡导并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不浪费一粒米、一瓶水。
合作促进生态共赢。围绕商家参与、商品品质、骑手权益等核心议题,我们建立了“倾听-征询-优化-反馈”体系,多场恳谈会正在各地陆续开展。
京东在其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以《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为题发布声明,写道近期,外卖行业补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行业协会、商家发声,希望停止“0元购”等“内卷式”补贴促销行为,构建良好行业生态,实现多方互利共赢良性发展。承诺:
规范补贴行为。京东外卖将继续坚持“反内卷”立场,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绝不以冲单量体现市场地位、制造市场泡沫。搭建简单透明的补贴机制,依法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营销活动信息,商家可自主经营和参与促销活动。
抵制恶性竞争。通过打造差异化特色菜品、提升服务质量等,坚守品质定位,以技术赋能、供应链创新等打造核心竞争力,用产品、价格、服务赢得用户口碑、创造长期价值,推动行业从“比补贴”回归“比品质”、“比服务”。
提升服务质量。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坚守诚信经营底线,持续打造品质消费体验。积极推动反食品浪费工作,门店首页公告嵌入“请适量点餐,环保又健康”宣传语,同时在点餐、结算、订单页面加入“适量点餐”提示,形成全链路提醒,杜绝诱导过量点餐。
促进互利共赢。为商家提供佣金激励、广告激励、流量扶持、配送费补贴、爆品运营、专属售后等服务,帮助好商家更好经营;优化骑手保障,提升外卖骑手职业尊严感和获得感。共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多方共赢的外卖良性生态和正循环。
多方推进“反内卷”
市场监管总局本轮约谈之后三家平台的营销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但包括零元购、1分购、免单券等大额补贴的变体仍在持续进行,且商家需要仍然需要承担70%左右的补贴成本。
此前行业协会和媒体也在广泛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期,部分平台发起的即时零售价格补贴大战愈演愈烈,依赖资本力量的低价竞争不仅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导致实体商家正常经营受挑战、商品品质缩水、服务标准下降、商家利润承压等连锁反应,严重威胁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为守护市场公平、保障消费权益、推动行业回归价值竞争本源。
中国烹饪协会:近年来,随着餐饮市场的不断发展,部分领域出现了“内卷式”竞争现象,如非理性价格战、食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营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两度约谈为何仍止不住外卖“价格战”》,文章表示,这一轮外卖价格大战是“存量博弈”,并没有产生消费增量,“同质化的低价格竞争让平台企业与相关外卖商家陷入利润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称,“价格战没有赢家”“容易让整个行业陷入花钱买吆喝、有量无价的困境”。
下周8月7日将迎来立秋,自2020年开始,在立秋举办的“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已成为外卖行业的常设营销节点。据行业人士分析,从营销周期看,“立秋大战”很可能变成新的奶茶外卖大战,因此,三家平台同时集体发声,应当是向行业提前强调“反内卷”的相关政策精神,下周的“立秋大战”,各家的营销活动和举措,也会成为观察各家平台实际举措的关键窗口期。
专家判断:行业有望逐步走向规范发展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主要外卖平台进行约谈,预计相关平台将做出积极响应和改进。当前外卖行业的恶性竞争,对整个食品产业链、外卖行业生态,乃至国家、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构成的闭环系统而言,弊大于利,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随着约谈效果的显现,未来行业将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的方向发展。
朱丹蓬同时指出,可以预见,未来各平台将更加注重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建设,逐步走向良性、可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过去部分平台以流量为核心、以低价为手段的竞争策略,实际上对中国的餐饮行业和外卖行业造成了较大损害。从微观层面看,这种模式不仅可能导致消费者浪费,还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国家的此次约谈非常及时且切中要害。
他还指出,中国外卖平台格局已从“双雄争霸”演变为“三国杀”,生态和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但底层的商业逻辑并未根本改变。未来平台的竞争焦点,将更多地转向服务能力的比拼。这种服务能力既包含体系化的服务保障,更核心的是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优化。这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正道。反之,如果继续依赖阶段性的爆量引流策略,反而会对行业造成更深远的伤害。
来源:经济参考报微信公众号记者: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