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灌阳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岩溶、高山森林草甸、湿地峡谷溪流等原生态山形地貌。为突破边远山区脱贫县的制约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来,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和自身生态优势,科学研判户外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将“体育+”理念深度融入城乡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灌阳特色的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体育+”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动“体育+”发展
“十三五”末,灌阳县聘请中国户外登山运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参照美国落基山、重庆武隆、江西武功山等同类资源,制定全国首个县级全域旅游户外运动发展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初步打造形成“四点四线”的“体育+”发展格局。即以灌阳北部莲溪庐青少年研学基地、中部江东新区体育公园、南部春润户外拓展基地以及宝盖山顶部高山体育公园(滑雪场)为四个中心,形成以体育竞技赛事、户外运动为引领,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古色(传统文化传承)、绿色(生态环保建设)、银色(高山户外运动)等四重底色为主线的高度融合发展的体育旅游产业格局。
大力推动“体育+”农文旅等产业融合。农业方面,对历年来打造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周边全民健身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体育公园。文教方面,“十三五”期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新学校,在规划布局中特别注重对体育场馆与教学区进行“动静分离”功能区分,使新建的一大批体育场馆既能满足学校体教融合需要,又能免费向市民开放全民健身,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旅游方面,在陆续建成的2个4A级、6个3A级旅游景区及一批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基础上,打造“体育+旅游”研学基地,体旅融合从单项赛事活动向“综合赛事+竞训+研学+民俗+康养+旅游”转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灌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全力推进北纬25°灌阳宝盖山户外滑雪场及室内滑雪馆项目建设。该项目已纳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和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标志性引领性项目,计划2024年1月建成一期项目并运营。项目建成后,4个级别10条赛道可同时容纳5000人滑雪,将成为国内纬度最低、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滑雪道多样性和丰富性最好、面向大湾区及东盟最近的中国高山滑雪旅游度假区。
二、发展“体育+”的实践启示和现实意义
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的重大历史使命。目前,全国旅游已经进入体验式、沉浸式的3.0时代。灌阳倾力打造以体育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的新型旅游,将有效带动桂林旅游从传统的观赏型向体验型转变,形成文旅消费新“增长极”。
助力灌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灌阳县先后承办5次国家级赛事、11次自治区级赛事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以赛为介,拉动内需,强力推动县域景区景点及餐饮住宿持续火爆,体旅文商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效日益彰显。数据显示,灌阳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分别由2017年的70.51万人次、7.6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44.67万人次、33.23亿元,2023年1—11月,共接待游客438.3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39.66亿元,旅游三产对全县经济贡献率达40%以上,先后获得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体育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位于北纬25°的灌阳宝盖山户外滑雪场及室内滑雪馆运营后,将成为灌阳“体育+”产业的龙头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充分利用滑雪场的巨大“流量”,将沿线群众全方位融入项目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让农田变公园、农房变民宿、农民变老板,实现就地就业增产增收目标。
助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通过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补齐了县域体育事业基础设施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提升了群众健康指数。同时,借助广西青少年体育竞训基地、广西球类运动中心灌阳基地等优势,探索并建立中小学校与体育部门以及日常训练与体育赛事的资源互补共享机制,让山区孩子认识体育、爱上体育,有机会通过体教融合拓宽成长之路。
三、加快发展“体育+”的思考和建议
强化规划引领,构筑“体育+”产业集群。深化打造“四点四线”的“体育+”发展格局,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品牌。要努力打造1—2个国家与地方长期共建的赛事IP品牌,并推动建立优质人才选培基地,形成一套特色教培体系。同时,依托北纬25°灌阳宝盖山户外滑雪场及室内滑雪馆项目,打造四季运营的南方滑雪训练大本营,申请挂牌成立广西滑雪队灌阳训练基地、国家与东盟体育交流训练基地等。以基地为载体、以冰雪赛事IP为媒介,打造集运动、度假、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产业集群。
整合资源要素,夯实“体育+”发展基础。大力争取上级给予“体育+”产业配套政策支持,积极创建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县,推动相关项目纳入区市乃至国家层面统筹推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建立运动员共同培养机制,搭建人才培养训练输出平台。聚焦“体育+”系列活动衍生的体育健身需求,着力提升县城餐饮住宿业、商贸服务设施、城乡道路等公共服务承载能力。
深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汇聚发展合力。积极策划“春踏青、夏尝果、秋观赛、冬滑雪”农文旅体四季主题产品,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装备等多元产业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积极打造运动装备项目产业园,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发展,实现多样化供给、协调产业和升级消费“三管齐下”,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
加大宣传营销,扩大体育旅游市场影响力。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广泛配合的宣传营销架构,组建精干工作专班,用好用活新媒体,打造宣传营销新阵地。将体育文化与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瑶族文化、桂剧文化、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赛事和传统节庆,邀请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来灌阳宣传推介,充分展示灌阳发展的新成效、新面貌、新气象。
(作者系中共灌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