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桂林经典品牌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三】从“单一景点”到“国家级、世界级品牌矩阵” 龙脊梯田品牌体系实现战略性跨越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11-25 10:09:25 我来说说 阅读

  从“单一景点”到“国家级、世界级品牌矩阵”

  龙脊梯田品牌体系实现战略性跨越

  


  龙脊梯田风景图(潘志祥 摄)

  □徐莹波 农晓霁

  晨雾漫过千年光阴,龙脊的峰峦在天地间舒展成诗画。一代代龙脊人以锄为笔、以汗为墨,将生存智慧刻进层层梯田。今日,龙脊梯田这片神奇的土地,正以桂林经典品牌为翼,完成从“自然馈赠”到“世界名片”的时代跃升。

  自龙脊梯田入选桂林经典品牌以来,龙胜各族自治县文旅事业发展气势如虹:龙脊镇大寨村荣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特色品牌百强村”,金江村跻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一田生五金”模式入选中国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五个一”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突破》获评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样本……这些生动案例,见证着龙胜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蜕变,更昭示龙脊梯田这一品牌正以丰沛文化肌理、强劲辐射力,向更辽阔天地进发。

  品牌培育,离不开多方聚力。作为桂林经典龙脊梯田品牌的牵头单位,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深谙:真正的品牌,是文化共生体、产业融合体、生态共同体。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市世旅局全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下,该县以顶层规划为引领、系统布局为脉络,将散落珍珠串成项链,依托“世界梯田原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两块金字招牌,构建“文化+产业+旅游”交融生态。沉睡的文化基因被唤醒,“农耕稻作”古法、“红瑶”“白壮”风情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旅产品;“开耕节”锣鼓震醒山谷,“晒衣节”彩衣翻飞成虹,“长发节”银饰碰撞清歌,“祭茶节”茶香漫过田埂……曾经山民专属的节庆,如今成为千万游客奔赴的盛宴。

  品牌价值,终要落脚于民生。2024年,龙脊梯田景区营业收入达7389万元,旅游成县域经济“绿色引擎”。“一田生五金”机制让梯田反哺山民,大寨村230余家民宿年均收入超20万元。昔日“靠山吃山”,今朝“护山富山”,发展与民生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扎下坚实根基。

  品牌之力,在创新中合愈发强劲。龙胜以“四融合”破局,农旅融合让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产,金竹、黄洛等示范片区既是保护典范,亦是富民样板;文旅融合深挖“农耕”“红瑶”IP,筑就美学教育与民俗传承高地;体旅融合催生“龙脊梯田百公里跑山赛”,3000名中外选手奔跑梯田间,吸引超2万名游客因赛而来;生态融合坚守“种田即种风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的龙脊梯田,正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今年上半年,央视《新闻联播》两次聚焦,创县级文旅宣传纪录;自有全媒体平台织就“线上梯田”,四季美景与民俗日常永不落幕;2024年广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此举办,“壮美龙脊·胜在村晚”全国“村晚”展演惊艳全场;联合国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大会期间,25国专家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

  从央视荧屏到国际舞台,龙脊故事正被世界倾听。品牌溢出效应早已超越旅游本身。今年国庆黄金周,10.87万名游客,收益颇丰,餐饮、住宿、特产等产业蓬勃生长;依托“企业+梯田+农户”模式,单户年增收最高4.8万元,旅游成了“增收密码”;龙脊梯田景区建设还创造大量工作岗位,更多山民在家门口端稳“旅游饭碗”。龙脊梯田不再是单一景观符号,而成为广西文旅金名片,托举起龙胜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梦想。

  当前,龙胜正以推进龙脊梯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加快建设龙塘游客中心、大柳至小寨80千米徒步线路;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上日程,交通、环境、管理全面升级,让每位游客触摸更细腻的服务。未来,全县将形成以龙脊为核心,包括龙脊—泗水—县域的旅游环线,“龙脊梯田”也将升级为“龙胜梯田”,向更广天地延伸。

  2300年的梯田仍在生长,桂林经典龙脊梯田品牌亦在拔节。龙胜将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不仅为桂林经典增光添彩,更在山水甲天下的画卷里,书写着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龙胜样本”,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