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质量难提升,我们只能等抽检不合格后再整改!”今年初,一位企业负责人收到监管部门监督抽检不合格报告时的无奈,道出了众多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共性困境。这种“事后补救”的被动提质模式,不仅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更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梁文强(右二)带队入企走访调研
为破解这一难题,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启动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技术帮扶行动,联合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创新推出“质量管家”服务。该服务聚焦涂料、食品、食品相关产品、服装、小家电、管材、燃气器具七大行业,为企业送上精准“质量诊疗”,以“监管+服务”双轮驱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精准锁定近两年监督抽检不合格企业,组建‘行业专家+监管骨干’专项团队,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模式。”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科负责人介绍。帮扶团队打破传统培训局限,将“质量课堂”直接搬到生产车间、原料仓库和检测实验室,开展全链条“面对面”诊疗:一方面逐页解读检测报告、逐条拆解产品标准,帮助企业吃透质量“硬指标”;另一方面实地核查原料进货查验记录,优化工艺流程关键节点,堵住质量“风险点”;此外,指导实验设备校准、计量台秤检定,夯实质量“基础关”。全程以实操指导替代理论灌输,确保企业听得懂、用得上、改得好。
在桂林某涂料公司,帮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通过原料溯源、工艺优化、设备校准等全流程指导,助力其建立起从采购到出库的闭环管理体系。整改后,该企业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客户投诉率大幅下降,成功实现了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提质”的转变。“帮扶帮到了点子上!专家不仅帮我们找到了不合格的原因,还协助建立起系统质量管理流程,使我们对产品质量更有信心了!”该公司负责人钟先生感慨。类似的案例在帮扶行动中屡见不鲜,一批企业借此实现了产品质量与市场口碑的双提升。
▲帮扶团队现场指导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截至目前,桂林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帮扶315家生产经营企业。针对现场可整改的问题,坚持即查即改、立行立改;对需持续推进的事项,交由属地部门跟踪督办,逐项验收,构建起“排查—指导—整改—验收”全流程闭环机制,确保帮扶不悬空、成效可持续。
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总结“质量管家”服务经验,推动帮扶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推广”延伸,持续深化“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以“监管+服务”双轮驱动,为桂林工业企业质量提升“强筋健骨”,全力助推质量强市建设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文/图:蒋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