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 壮美新答卷丨防城港核电向“新”逐“绿”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2025-10-24 10:05:10 我来说说 阅读

  记者 苑长军 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新华

  北部湾的碧海蓝天间,红树林舒展着苍绿枝叶,白鹭掠过波光粼粼的海面。不远处,防城港核电基地4台机组静静矗立,正以向“新”逐“绿”的姿态,为加快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助力广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防城港核电项目位于防城港市企沙半岛,是我国西部地区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防城港核电全景图。记者 苑长军 摄

  今年5月23日,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举行,标志着中广核防城港核电三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据了解,三期工程新建的5、6号“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单机容量120.8万千瓦,两台机组年发电量将达200亿千瓦时。项目建设将创新采用“模块化施工”“数字化建造”等先进技术,带动装备制造、建筑安装、数字化智能化等关联产业发展。

  从一条时间轴来感受防城港核电向“新”而行、跨越发展的历程:

  2010年,防城港核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16年,采用CPR1000技术的一期工程1、2号机组建成投运;

  2023年,3号机组高质量建成投运,这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和成熟性。该机组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搭载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实现了核电神经中枢的“中国造”;

  


  图为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中广核供图

  2024年,4号机组建成投运,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对促进广西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速度令人惊叹,成就备受瞩目。

  2024年,防城港核电基地4台机组92%的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2号机组综合指数连续6年满分。

  截至今年9月底,防城港核电基地4台机组累计发电量超17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超5275.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456.42万吨,种植森林39.47万公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防城港核电基地科普展厅,巨大的核岛光电模型,生动立体地展示核能发电原理。自2015年建成开放以来,该展厅全年365天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核电科普活动,年均接待超两万人次。

  这是防城港核电逐“绿”而行的生动缩影。作为广西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防城港核电坚持“发展核能、造福人类”的生态理念,以绿色发展新成效持续激发和培育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防城港核电不断建设完善科普设施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普开放网络。

  新技术的融入更让科普“活”了起来。“华龙一号”实体展示模型,AR技术可实时解析设备运行原理,这些创新形式不仅减弱了公众对核电的“邻避效应”,更让环保设施成为“网红打卡地”。

  据统计,防城港核电累计举行核电科普知识讲座、核安全科普展览等300余场次,开展工业旅游40余次、组织实施核电科普课堂教学50余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2万余册。

  在2025年5月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征集活动中,防城港核电“绿色发展 ‘核’你同行”案例入选2025年环保设施开放十佳先进典型案例名单;在2025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一批石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及第五批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开放单位名单中,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是广西唯一一家成功入选的全国首批环保设施开放的单位。

  此外,防城港核电还持续开展红树林以及海洋生态跟踪监测,累计新增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约3.3公顷,对红树林相关保护工作投入资金约800万元,保护的生态价值超1000万元。同时,将红树林项目纳入工业旅游、公众开放日参观路线,打造以“核电与红树林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科普课程,提升民众对核电生态保护的了解。

  如今,防城港核电基地已收获“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13项荣誉,其开放实践更登上多个舞台——在国际核电运维大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华龙一号”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经验,向世界展示了核能行业的安全与透明。

  这个矗立在红树林边的“绿色窗口”,用实际行动为全球核电与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防城港样本”。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