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不了的“爸爸”,一次次翻山越岭的温暖奔赴

来源: 广西日报 2025-09-12 19:35:23 我来说说 阅读

  “小桃花,生日快乐,你又长大一岁啦!”

  9月9日,西林县古障镇中心小学操场,3位老师围着一部手机,向屏幕那头的女孩送上祝福。

  “老师!爱你!”视频里,女孩用不太标准的发音呼唤着,满是欢喜。

  小桃花患有先天性唐氏综合征。4天前,记者跟随3位老师上门送教,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一个多小时,披着细雨走进猫街村龙山镇屯,第一次见到了她。还没到门口,一个身影雀跃地跑出来,一把抱住老师,把脸埋进怀里,然后乖巧地拎起凳子,晃着脑袋笑:“上课!”

  “太——阳——,太——阳——”尽管识字算数是小桃花的短板,但她仍用力跟读着。“此前我们就已转变思路,从实际出发,多教她自理技能、文明礼仪。”语文老师张有春告诉记者,“慢慢地,她学会了穿鞋、扫地、叠被子,也学会了与人分享。”

  语文老师张有春在教小桃花认字。

  正说着,课间休息的小桃花捧起一串葡萄塞到老师手里。

  当天,记者还来到另一处山坳——花子寨村安马沟屯。古障镇周约小学教师吴程、吴泓兵正在为15岁的玉珍上课。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她平时多由爷爷看护。

  “她讲话只能说一两个字,外界很难听懂。”吴程把玉珍的评估鉴定表拿给记者看,“残疾类别”一栏写着“多重”。

  吴程老师在给玉珍讲解如何正确吃水果。

  “篮球不能啃哦,要用手拍。”在两位老师耐心引导下,玉珍从最初的躲闪畏缩,到现在能互动玩球、安静坐下吃饭、自己剥水果,甚至会对老师微笑。

  自2018年起,西林县以分组多批次接力的方式,组织各村镇学校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为因身体条件或家庭困难无法到校就读,年龄在6至15周岁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目前,累计已有558名老师上门送教,为279扇心扉照进一束光。

  美术老师杨宗委在教小桃花画画。

  每月2次,每次3课时,一学期10次,老师们风雨无阻。“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静待花开,本就是美好的事。”体育老师万红丽很细心,每次都会把授课过程记入教案。

  “画得真棒!跟老师击掌!”上课时,美术教师杨宗委善于提供情绪价值,逗得小桃花哈哈大笑。他认真地对记者说:“每个孩子生而平等,送教就是帮他们活出自己的色彩。”

  特别漫画制作(视频:符振晓 韦幸文 金凯乐;手绘:谢然)

  山里天变得快,细雨散去,日头落下,暑假后的第一堂课步入尾声。

  “拜拜小桃花,下次见!”张有春3人刚走几步,小桃花就追上来抱住,而后才抹抹眼角,乖乖告别。

  玉珍与吴程和吴泓兵老师挥手告别。

  另一个路口,玉珍和爷爷站在路中央,望着两位老师远去,忽然唤出清脆的一声:“爸爸!”

  平常上课老师都会纠正这一叫法,这次只是相顾一笑,转身挥了挥手。

  微风吹过山林,回荡着一个孩子最干净的呼唤和一群老师不曾落空的爱。

  报纸版面截图。

  来源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罗丹 顾醒航

  特别鸣谢丨百色市融媒体中心、西林县融媒体中心

  广西云-广西日报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