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坡种出“绿色银行”麻竹笋串起“致富路”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5-08-26 14:59:37 我来说说 阅读


金宝乡邀请专家团队解决麻竹技术难题(摄:金宝乡人民政府)

  晨曦微露,晶莹的露珠点缀在新生的笋尖上。破土而出的麻竹笋,裹着层层翠绿笋衣,在微凉的晨风中节节拔高,清脆的生长声响里,满是盛夏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你看这竹笋,现在都有70公分高了!要知道,每差10公分,重量就差着3、4斤呢!”天刚亮,阳朔县金宝乡大水田村的麻竹种植户陈兆青,就迫不及待地在麻竹种植技术交流群里晒出竹笋的照片,字里行间满是对丰收的期盼,喜悦之情跃然屏上。

  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长满挺拔麻竹的土地,曾是因土壤贫瘠而长期闲置的荒坡。而如今,一簇簇麻竹在这里扎根生长,从鲜笋采摘到精深加工,从零散种植到产业链集群发展,麻竹产业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成为阳朔县金宝乡激活乡村经济活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阳朔县金宝乡的麻竹产业并非凭空而起,而是源于对本土资源的精准挖掘与科学研判。金宝乡气候温润多雨,山地资源广阔,恰好与麻竹“生长速度快、产笋周期长、耐贫瘠能力强”的生长特性高度契合。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发展麻竹产业,柔性引进广西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开展“麻竹丰产种植技术指导”合作项目,精准对接产业技术需求。更关键的是,近年来螺蛳粉产业迅速崛起,作为螺蛳粉核心配料的酸笋,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全笋宴(摄:金宝乡人民政府)

  这“天时与地利”的双重机遇,让阳朔县金宝乡坚定了把麻竹产业打造成特色富民产业的决心。 为了打消村民“种竹能不能赚钱”的顾虑,乡里专门组建了“农技专家+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的帮扶队伍,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邀请农业技术人员长期驻乡指导,从麻竹选种育苗到日常田间管理,手把手教村民掌握科学种植技巧,并建立麻竹种植技术交流群,技术人员每天为笋农在线答疑解惑,让技术指导“不断线”;另一方面,组织村民前往周边成熟的麻竹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用实实在在的收益数据、农户的亲身经历,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在此基础上,乡里还创新推出“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化肥,全程跟进技术支持;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彻底解决“卖笋难”的后顾之忧;再对接下游加工企业,形成“种植有指导、采收有保障、销路不用愁”的完整产业闭环。截至目前,全乡已有130余户农户加入麻竹种植队伍,种植面积近千亩,覆盖大水田、新村、大桥、长乐等多个村。进入丰产期后,每亩麻竹可产鲜笋3000-4000斤,能为农户带来每亩1500元左右的增收。


茁壮生长的麻竹笋(摄:金宝乡人民政府)

  产业链的延伸,让麻竹的“含金量”不断攀升。在大桥村委上田墩村,村民陈雪明利用闲置集体土地创办的酸笋加工厂,正是金宝乡麻竹产业从“卖原料”向“做加工”转型的生动缩影,也让许多原本需要外出务工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过去,村民们守着满山鲜笋,却只能以低价“论斤贱卖”,辛苦采摘一天,利润却少得可怜。而如今,在陈雪明的加工厂里,鲜笋迎来了“华丽变身”:工人们先将新鲜麻竹仔细清洗,剔除泥沙与老根,保证食材干净;接着按统一规格切分,浸入精心调配的腌料中;在恒温环境下历经数十天的自然发酵,让笋身充分吸收腌料的风味,最终蜕变为酸辣鲜爽、口感脆嫩的酸笋。这一系列精细加工,不仅让鲜笋的身价直接翻倍,还能通过冷链物流,精准对接柳州等地的螺蛳粉龙头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笋”。 目前,像这样的麻竹加工点,金宝乡已成功培育出2个。除了酸笋这一“拳头产品”,各加工点还在不断深挖麻竹的多元价值,探索更多加工路径:将新鲜竹笋焯水后,经阳光晾晒、炭火烘干,制成耐储存、味道鲜美的笋干,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从简单的“初级原料”到品类丰富的“特色商品”,麻竹在一道道精细加工工序中实现了价值升级,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仅如此,阳朔县金宝乡还在积极探索“产业+文旅”的融合新路径,让麻竹产业的价值边界不断拓展。一方面,依托连片的麻竹种植基地,打造“竹林体验区”,推出“认领专属麻竹、亲手采摘鲜笋、跟着农户学做全笋宴”等沉浸式农旅项目,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竹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发展林下养殖,构建“竹—笋—畜”生态循环模式,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增加了产业附加值。如今,独具乡土风味的全笋宴已小有名气,每到周末,前来金宝乡赏竹林风光、品竹笋美食的游客越来越多,麻竹产业正逐步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卖文化”延伸。

  从荒坡种竹激活土地活力,到全产业链发展带动产业兴乡;从单一鲜笋售卖,到加工、文旅多业态融合,阳朔县金宝乡用一根小小的麻竹,成功串联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让乡亲们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的转变。未来,随着麻竹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业态的持续丰富,这根承载着希望的“黄金竹”,必将为金宝乡的乡村振兴之路,书写更多精彩篇章。(于婷 戴宗富)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