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
让老人重新自由行走的助行机器人
躺在床上就能洗澡的智能洗浴机等
这些脑洞大开的
智能护理设备
已经成为现实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养老护理行业
体验:智能设备让护理变轻松
位于临桂区临苏路上的桂林作为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作为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围绕失能人群方便、洗澡、吃饭、穿衣、上下床、行走的六大需求,研发系列智能护理设备,目前已自主研发生产出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便携式洗浴机、移位机、助行机器人、喂饭机器人等多款产品。
“这是便携式智能洗浴机,它能在不搬动老人的前提下,让老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洗澡,并且不会弄湿床铺。”工作人员边向记者展示边介绍说,这台洗浴机由主机和喷头两部分组成,主机大小跟双肩包相当,而喷头贴住身体就能进行清洁。
为了还原卧床老人洗澡的场景,工作人员用油性笔在记者的手臂上做了几个记号,并让记者平躺在折叠床上。简单操作后,便携式智能洗浴机的喷头贴住记者手臂,记者随即感觉到一股温暖、轻柔的水流在皮肤上旋转,随着喷头的前后移动,笔迹被全部洗去,而床褥则保持干燥。
“照顾卧床老人如厕原本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尤其在夜间,家人可能需要频繁起夜查看,为老人进行清洁护理。”工作人员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来到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展区。记者看到,这台机器人由一个床头柜大小的主机和穿在模特身上的特制护理裤组成,它们之间连接着三根管道,分别负责抽污、清洗和烘干。
在现场,模特排出演示用的蓝色颜料水后,这台位于床边的机器人立刻启动,主机的抽污管道不断吸入蓝色颜料水,清洗管道同时向护理裤注入清水,当蓝色颜料水被清水完全替换后,烘干管道便向护理裤内吹入热风。“护理裤内的感应装置能让机器人24小时待命,保证清洁卫生。”
这个智能纸尿裤由报警器和可更换纸尿裤两部分组成。”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介绍,纸尿裤的中央有两条黑色的感应线,裤腰上则夹着硬币大小的报警器。当工作人员往纸尿裤内倾倒一定量的水时,报警器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报警器可以拆装反复使用,而作为耗材的纸尿裤每条不到3元。”
智能助行机器人则是一种便携穿戴设备,它像一条背带裤,上半部分是跨过双肩的背带,下半部分则分别是套在大腿上的助力装置。工作人员穿上它现场演示,只见工作人员迈步后,双腿上的绑带便开始顺着步伐自动收紧、舒张。“助力装置内置有AI程序,它会实时监测老人下肢力量差距,进行智能助力。举个例子,如果一位老人左腿有伤病无法发力,那么AI就会智能识别并让左腿牵引带提供拉力,保持老人双腿行进时的力道相同,进而实现平衡行走。”工作人员表示,它既能实现智能防摔,还能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久卧久坐产生的肌肉酸痛和褥疮等问题。
在展示现场,还有电动爬楼机、喂饭机器人、移位机等智能助老产品,它们能够满足失能老人在如厕、洗澡、吃饭、起居、行走等方面的需求。

看护行业:科技能让人把精力
放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在家养老的老人一旦进入失能或者半失能状态,就需要不同程度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智能护理成为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唐雄飞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智能护理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机器人的技能越来越全面,更多智慧养老产品走进民众生活,新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人担心,这样的机器人会不会彻底取代人,甚至代替儿女照顾老人。
“它们再好也替代不了儿女的陪伴。”体验过机器人服务后的李大爷感慨道,虽然机器人让他的日常活动方便了很多,但是节假日儿女们的探望仍然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把繁琐、重复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去完成,进而让护理员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技无法替代的‘情感化’工作上,为老人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或许这是人工智能的意义所在。”桂林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智慧养老不是为了完全取代人工,而是让人们能够将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在桂林市社会福利院护工们看来,机器人负责监测血压血糖,护工则提供人文关怀,传递温暖笑容;机器人为老人翻身拍背,子女们则专注于倾听老人的心事……这样的场景才是智慧养老的正确打开方式。智慧养老不是用机器替代人,而是让科技成为传递温情的桥梁,用科技力量弥补人力的不足,用温情力量温暖老人的晚年生活。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阳聃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