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末梢神经”,落实监管责任“最后一公里”?在4月7日举办的桂林市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班上,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给出了答案。当天,全市126名所长及骨干通过“靶向课程+沉浸实训”双向赋能,逐一破解基层监管“查不准、管不细”难题,为全市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注入硬核战力。
▲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基层监管队伍是质量安全治理体系的‘前沿哨兵’,要树牢‘隐患即事故’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破解基层监管难点痛点。”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梁文强在开班讲话时强调,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要紧盯电线电缆、建筑保温材料等重点领域,以全链条整治行动为契机,提升隐患动态排查能力,同时充分运用好“广西主体责任平台”,推动企业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基层市场监管所所长与授课人员互动答疑
针对基层反映的“法规应用模糊”“技术手段薄弱”等问题,此次培训课程设置突出“小切口、重实战”的特点。在政策解读方面,业务骨干深入阐述了《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工业产品销售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并结合不合格后处置案例,梳理执法要点。在检验技术方面,专家对电线电缆导体电阻、绝缘厚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现场指导,并组织学员开展实物比对,破解“查而不准”难题。在平台操作方面,业务骨干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查询、“广西主体责任平台”数据录入、e-CQS系统应用等操作进行手把手教学。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培训成效,建立常态化实训机制,开展‘以检带教’行动,组织专家团队下沉一线‘把脉问诊’,助力基层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管科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系统性、专业化、实战化的培训,加速构建“懂法规、精技术、善攻坚”的基层监管队伍,为守护群众“身边安全”、助推产业质量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文/图:蒋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