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健扬
中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在桂林问世,标志着我国在高温高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蓝宇全国产民航子午线轮胎首次装配空客A320飞机完成试飞,宣告我国民航子午线轮胎实现了零的突破……
2024年,注定是桂林从“新”出发、向“新”突破的一年。
观桂林,看桂林。当前,桂林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以创新为驱动
实现核心技术“桂林突破”
“整个试飞的过程非常顺利,起飞降落的瞬间与平时的驾驶体验一致,操纵感、滚转稳定性和抗湿滑性能各方面都跟进口轮胎没有差别。”11月21日上午,桂林航空一架装配了中国首条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的空客A320飞机,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试飞成功,试飞机组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中国民航飞机首次装配国产航空子午线轮胎,实现了中国民用航空子午线轮胎零的突破。
在中国中化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创新成果发布会上,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公司发布了6个机型12种规格的民航轮胎,所有产品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覆盖我国80%民航机队配套品类需求,这意味着更多“桂林造”国产民航轮胎加快了上天的步伐。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截至目前,我市共组织实施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398项,资助金额达1.94亿元,其中重大专项16项、重点研发计划100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2项。通过自治区、市两级项目联动支持,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产品。±1100kV直流输电工程用直流电容器、1.6米幅宽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面向金属构筑成形的大型真空电子束焊机3个新产品获认定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截至目前,全市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分别达到24家、449家,20家企业入围广西高企百强。国营长虹机械厂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深化产学研用
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今年初,我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进行系统联调。该设备由南方科技大学和桂林桂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历经5年联合研发,去年10月21日在桂林经开区宝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式下线,是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台同类装备。它的诞生,宣告我国在高温高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打破外国技术封锁。
好戏连台,硕果盈枝。在6月19日召开的桂林高新区电子信息“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暨“专利技术供给”对接大会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11个电子信息类研发团队代表分别上台进行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介路演,并发布了高校电子信息专利技术供给手册,囊括218项专利技术,为企业提供交流、合作的双赢机会,共同探索专利技术的价值最大化路径。
这是桂林如火如荼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生动缩影。去年以来,桂林创新实施企业技术攻关需求、高校院所可转化科研成果等“四张清单”制度,首批公开发布清单533项,有针对性地推动校企对接。今年,桂林市成立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专班,进一步完善了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已组织开展了5场2024年广西产学研合作大行动桂林活动,精准推动14家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聚资源搭平台
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节。加快成果转化进度,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新一轮城市竞赛必答题。
桂林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力量,联合研制开发“面齿轮加工技术及面齿轮专用精密数控机床”;桂林恒保健康防护有限公司与桂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六防”手套等新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桂林优利特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与高校、医院等深化产学研医项目合作,研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此外,桂林还创新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企”、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四批“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累计组织331名博士人才与297家桂林企业签订人才科技服务协议并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服务。选派5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企业,持续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在科创平台方面,全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8家,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组建自治区实验室等工作有序推进;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获认定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
截至目前,我市有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8家,自治区级中试研究基地10家。桂林高新区获批建设首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023年共转化科技成果234件,帮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