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桂林经典】《印象·刘三姐》:文旅融合创视听传奇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4-09-18 16:57:18 我来说说 阅读

  《印象·刘三姐》:文旅融合创视听传奇

▲《印象·刘三姐》演出场景。 记者何平江 摄

▲《印象·刘三姐》营造出如梦如幻、天人合一的视听氛围。 (资料图片)

▲“印象·刘三姐”景区内的竹林亭台楼阁,由中外团队共同研制,整体纯手工编织,耗时两年半,覆盖长约160米、宽14米的空间面积,是关于人与自然“诗意栖居”的最好诠释,已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印象·刘三姐》艺术团供图)

  □本报记者 黄敏

  夜幕降临,月光温柔地洒在阳朔县田家河与漓江交汇处的沙洲上。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映,薄雾的点缀,竹林的轻吟,让人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江面上,身着蓑衣的漓江人提着一盏斑驳的渔灯,乘着竹排顺江而来,身旁的鸬鹚静静地看着满江渔火次第点燃。

  “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歌声划破深邃的夜幕,身着红衣的“刘三姐”立在船头,唱着山歌缓缓出现。

  熟悉的旋律拉开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的序幕,也打开了人们关于刘三姐那遥远而温馨的记忆……

  此时,漓江绝美的山水精华与“刘三姐”的人文魅力,在烟雨和夜色中,被一幕幕定格成“经典”。

  刘三姐的故事流传千年:

  智慧与勇敢的化身

  关于刘三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里的《三妹山》。而其他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有民间口头流传的,也有古籍和地方志记叙的。

  传说中,刘三姐是唐代时一名广西的农家女,12岁能通经传,指物索歌,开口立就,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刘三姐为抗拒逼婚,与情人张伟望出奔,不知所终,民间多传说是双双成仙而去。

  在刘三姐的故乡宜州,传说她住在宜州下涧河边的壮族山村里,因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三姐。她自幼失去父母,与二哥相依为命,打柴种田过日子。刘三姐从小爱唱山歌,心灵手巧,勤劳艺精,远近闻名。后到附近各地传歌,其才华遭到恶霸嫉恨,被害后她骑鲤鱼上天成仙。

  在新中国成立后最先整理出的一个关于刘三姐的传说里,她曾和一青年到柳州鱼峰山、桂林七星岩唱歌,最后两人化作一对黄莺飞天。这也是最早把刘三姐和桂林联系起来的传说。

  这些关于刘三姐的传说包含了民间伦理、民间想象、民间情趣,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刘三姐成了广西人民理想中智慧与勇敢的化身,她的歌一直为人传唱,更有“广西歌成海,三姐亲口传”的说法。

  广西12个世居民族共同的重要传统节日——“三月三”,便与刘三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月三”在广西有上千年历史,涉及人口近3000万。其中以壮族人民的“三月三歌圩节”最具特色。歌圩节期间,方圆数公里的人们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则通过对歌传情达意、缘定终身。

  如今,刘三姐的故事和歌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广西人的美好记忆,是壮乡多彩民族文化的一个符号。

  电影《刘三姐》:

  刘三姐的印象在桂林定格

  如果说各种传说让刘三姐名传四方,那么彩调剧、电影、舞剧等以刘三姐为题材的上百种文艺作品,则使她从传说中来到了人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继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广受欢迎之后,由知名导演苏里执导的电影《刘三姐》一经上映,很快便风靡大江南北,传扬海内外。

  《刘三姐》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是我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根据刘三姐的民间传说改编,讲述了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在影片开拍前,导演苏里就决定要选择一处最能代表广西风光的地方作为取景地,而后便和编剧乔羽等人到广西的村村寨寨生活、采风,几番游历,最后决定将山川秀美的桂林阳朔县定为拍摄地。

  影片镜头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被拍得美不胜收,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

  刘三姐撑着竹筏,唱着动人的山歌,从上游缓缓而来,演员自然质朴的形象、婉转悠扬的歌声,与秀丽旖旎的桂林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在茶山上,刘三姐与众多姑娘一起忙碌采茶,与阿牛哥等乡民一起对唱山歌;

  在漓江边,刘三姐和乡亲们一起与财主莫怀仁请来的秀才对歌,山歌像利剑掷出,恶霸气急败坏落入水里;

  在电影的结尾,刘三姐在村民的帮助下逃出财主家,乘着小舟,与阿牛哥在如画的漓江上互诉衷肠,他们的情歌在山水间回荡……

  积极向上的故事、漓江风光以及优美动人的音乐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得观众沉浸在景美、歌美、人美的场景中,刘三姐的艺术形象也因此成为超越地域文化、打破历史空间的情感纽带。时至今日,来桂林的游客除了欣赏山水之美,同样渴望寻找刘三姐的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6月给电影中刘三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婉秋的回信中说: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一部电影,让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着优美抒情的音乐,与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山水完美融于一体,为天设地造的自然风光增添了艺术的魅力,从此,刘三姐的印象在这里定格,刘三姐与漓江有了难分难舍的情缘。

  《印象·刘三姐》:

  民族文化与山水旅游融合之典范

  伴随着电影《刘三姐》的上映走红,有关刘三姐的产品、项目也迅速被催生。而《印象·刘三姐》的出现,让桂林与刘三姐的情缘变得更加深厚。

  199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指示,要充分利用广西壮族已有的文化蕴涵,做一个把广西壮族文化和广西旅游结合起来的好项目,由此选定了将最具代表性的壮族歌舞和“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相结合。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印象·刘三姐”项目应运而生。

  1998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带团队来桂林选点,最终将舞台构建在阳朔县城往下的漓江与田家河的交汇处一片方圆近两公里的江面上,以十二座山峰为背景,在广袤的天穹下,利用环境艺术灯光和烟雾特效辅佐营造氛围。历经5年零5个月的精心策划、前后109次修改、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印象·刘三姐》于2003年10月试演,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

  作为全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别具匠心地将刘三姐的歌、少数民族的情、漓江上的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意性糅合在一起,融入桂林这片大自然恩宠的山水之中,完美地阐释了相生相融的人与自然。

  游客在观看后纷纷感叹:山水自然在这个演出中不再是舞台和布景,而是被赋予了生命和灵魂。世界旅游组织官员Harsh Varma也由衷称赞:“这是全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飞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

  有人说,张艺谋的灵感来源于电影《刘三姐》里美人、美乐在漓江的交融。这个观点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桂林山水”“刘三姐传说”“张艺谋”这三个具有号召力的品牌联手打造出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中国旅游界、演艺界、文化界的交叉地带演绎了一个空前的视听传奇。

  自2004年3月公演后,《印象·刘三姐》立竿见影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同时也给当地民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2006年5月20日,刘三姐歌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作为“刘三姐文化”传承的山水实景演出、作为民族文化与山水旅游相结合的新载体,《印象·刘三姐》这一艺术创新实践的神来之笔,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也成了享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品牌。

  自首次公演以来,《印象·刘三姐》一直保持着“全国文化演出行业观众接待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实景演艺市场地位,先后荣获文化部“创新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演出家协会“中国十大演出盛事奖”以及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截至2023年末,《印象·刘三姐》已演出8000多场,累计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仅2024年春节期间(2月12日至17日),《印象·刘三姐》接待观众近5.3万人次,营业收入近千万元。

  传承文化增活力

  放大品牌添新彩

  山歌穿越千年,在漓江上婉转不息。

  进入新时期,刘三姐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绽放出新的时代色彩。而“印象·刘三姐”项目也依据自身特点,通过“文旅+活动”“文旅+设施”“文旅+教育”等多样化的引流模式带动旅游业态新发展,塑造出新的“增长极”。

  2018年,“印象·刘三姐”园区在原有鼓楼建筑群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了全国第一座刘三姐文化收藏全门类博物馆——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馆内共设置7个展厅,将大量涉及刘三姐的文化、歌谣、故事、艺术形态、民族风俗、现象热潮、新闻资讯等文献与藏品进行系统化梳理与展陈。该馆于2019年6月3日正式对外开馆运营。

  结合目前景区构造及氛围特征,“印象·刘三姐”项目运营公司——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聘请国内一流的“灯光秀”设计施工团队,从烘托“印象·刘三姐”氛围、演出音乐类型的特色及景区性质出发,设计出美轮美奂、奇幻浪漫的“夜场灯光秀”,打造视觉上的盛宴,为实景演出烘托气氛、铺垫情绪。

  为探索“文旅+教育”融合发展模式,培养演艺人才队伍,保持演员队伍稳定和演出质量,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合作办学,公司为学校提供办学资金,学校为项目演出培养所需表演人才。

  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创办于2000年,是由桂林市教育局批准,经自治区教育厅评估鉴定合格的一所中等职业艺术专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学生们白天上文化课、专业课,晚上则以《印象·刘三姐》为实训基地参与演出。学生在校期间,学杂费、书本费、生活住宿费全免,晚上参加演出还能获得每月1000-2000元不等的补贴。这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广西、贵州等偏远地区,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学校不仅为《印象·刘三姐》培养演员,也为全国其他的演艺项目输送优秀表演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2024年,在即将迎来公演20周年之际,《印象·刘三姐》入选首批“桂林经典”名录。

  “这对《印象·刘三姐》来说,肩负着的弘扬民族文化重任更加艰巨。我们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其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为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亦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健萍说,未来,将持续放大《印象·刘三姐》山水文化演艺品牌效应,擦亮夜间经济名片,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添新彩。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