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拿100万鼓励员工减重引关注,“带薪减肥”如何更好落地?

来源: 工人日报 2025-08-16 10:07:50 我来说说 阅读

  最近是三伏天黄金减重期,

  不少“胖”友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如果减肥还能拿钱,

  谁能拒绝?

  这可不是天方夜谭,

  “带薪减肥”已照进现实,

  近日,

  #深圳一公司拿100万鼓励员工减重#

  冲上热搜!

  事件回顾

  8月12日,深圳科技公司影石Insta360的“百万减重”活动引发关注。在今年的“百万减重”挑战赛中,一名00后女员工谢雅琪(化名)在短短90天内狂甩40斤,成为当之无愧的“减重冠军”,一举获得2万元现金。

  公司为鼓励员工健康生活、积极运动、均衡饮食,每年都推出“百万减重”挑战赛,全体员工均可报名参赛,报名成功者每减重一斤,即可获得500元的现金奖励。近一年来,共有99名影石员工报名参加,共计减重1900斤,平均每人瘦20斤共获得100万元现金奖励。值得一提的是,“百万减重”还设置了对赌玩法,反弹一斤罚800元,但截至目前无人被罚。

  公司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百万减重挑战赛,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让员工在工作之余,也能关注自身健康。同时,这也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激励,希望大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网友热议

  对此,众多网友纷纷对公司的做法点赞,表示想去就职。

  另一些网友则分享了自家公司相似的减重活动,奖励丰厚,令人心动。

  2024年6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门联合启动

  “体重管理年”三年专项行动(2024-2026年),

  旨在通过推广科学健身,

  降低居民超重肥胖率。

  不少企业纷纷响应 ,

  出台了各项奖励措施!

  四川一公司4年已发放

  26万元奖金鼓励员工减肥

  2025年4月,四川成都一公司与员工签订减重“对赌协议”引发网议。据悉,该公司于2022年开始实施此项制度,对完成减重目标的员工给予现金奖励,目前奖金累计发放总额达26万元。该活动每期3-6个月,体重超标职工可自发报名,只要达到减肥目标,就能获得4000元奖金。不过,奖金有6个月的保持期,若体重反弹则需退还奖金。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鼓励全体员工参加,奖励机制中的减重目标已于2024年底变为综合体测健康指标,同时公司为所有员工提供免费健身房及健身指导。

△公司内部  图源: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广东一公司一个月发

  超17万元“减重金”

  广东企业万益蓝(WonderLab)2025年2月10日,启动首届减脂挑战赛,为期一个月,以科学减重为准则,在确保BMI不低于18.5的健康前提下减脂,共有224名员工总计减重近1500斤,企业总计派发超17.1万元员工健康奖金。其中个人最高减重纪录突破32.8斤,获得7600元现金奖励。

  同时,该企业还设置了阶梯式激励机制:每减1斤即可获得100元基础奖励,而当减重突破10斤后,超出部分每斤奖励飙升至300元。

  广西一公司号召员工减重

  1斤奖50元

  2025年3月,广西南宁一家企业发布了一则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减重1斤奖励50元的活动通知。虽然公司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但从流传出的减重细则来看,所有参与者在活动期间必须确保BMI(身体质量指数)不低于18.5。

△公司减重活动通知  图源:网络

  谨防“减肥奖励”异化为数字游戏

  企业通过提供经济奖励,鼓励员工参与体重管理,初衷值得肯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员工的身体素质,响应了保持健康体魄的号召,且阶梯式的奖励设计,还相对确保了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不过,从企业层面制定与员工减肥相关的奖励机制,也要注意防范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是否涉及员工身体数据的公开,该如何平衡好员工的隐私信息保护和奖励标准的公开化,当出现极端减肥或通过恶性竞争获取奖励等现象该如何应对等。

  还需特别提醒的是,减肥奖励类似一种福利,可奖不可惩。若出现参与者未能按期达成预设指标,不仅无法获得预期奖励,反而要承受公开示众或高强度加练,甚至是经济处罚等情形,以奖促健康的初衷就完全变味了,不仅存在企业“越界”管理的风险,还会让原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体重管理沦为冰冷的奖惩博弈。

  此外,若物质奖励过度介入,可能会使“减肥成功”从自我实现异化为商品交易,健康本身的价值反而在奖励狂欢中消隐。企业在推广减肥奖励机制时,应更注重宣传健康、科学的减肥理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综合来源:申工社、劳动报、深圳特区报、新浪微博、羊城派、九派新闻、光明网、广州日报等)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