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份需要关注的毒蘑菇

来源: 广西疾控 2024-06-22 08:57:31 我来说说 阅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发布6月需要关注的毒蘑菇,其中假褐云斑鹅膏、大青褶伞、日本红菇复合群(假日本红菇、短孢红菇、变黄红菇)、近江粉褶菌、含异噁唑衍生物类毒素的鹅膏(球基鹅膏、残托鹅膏有环变型、环鳞鹅膏、土红鹅膏、小豹斑鹅膏、小毒蝇鹅膏)等在我区本季节曾有中毒案例报告。

  小编温馨提示,近期天气渐热,降雨增加,野外各种蘑菇开始大量生长,广西已有家庭因为采食毒蘑菇而中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毒蘑菇吧!

  毒蘑菇危害榜No.1

  致命鹅膏

  (俗称:白毒伞)

  拉丁学名:Amanita exitialis ZhuL.Yang&T.H.Li

  危害地区:云南、贵州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致命鹅膏因危害严重而被形象地称为蘑界“头号杀手”。

  2017-2023年6月,在云南、贵州至少引起17起中毒事件,44人中毒,15人死亡!

  识别要点: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该种是我国每年出现最早的剧毒蘑菇,目前发现于我国华南、华东南部和西南地区,包含广东、广西、福建、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在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出现在2-5月的“回南天”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出现在5-8月。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等阔叶树林地上,在广东常生于黎蒴树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2-3

  灰花纹鹅膏和裂皮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fuliginea Hongo和A.rimosa P.Zhang&ZhuL.Yang

  危害地区:湖南、湖北、浙江、重庆、四川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这两个剧毒的蘑菇经常长在同一片森林中,被形象地称为蘑界“黑白双煞”!2017-2024年6月,在湖南、湖北、浙江、重庆、四川至少引起43起中毒事件,134人中毒,7人死亡!

  识别要点: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这两种剧毒蘑菇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广东、海南、云南、重庆、四川、贵州),其中湖南、湖北、浙江、贵州等省份是该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集中生长在5-7月份。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林中地上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4

  黄盖鹅膏

  (俗称:黄罗伞、芥黄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subjunquillea S.Imai

  危害地区:贵州、云南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2020和2022年6月,在贵州遵义引起4起中毒事件,11人中毒。

  识别要点: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黄盖鹅膏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6-10月出菇,出菇顺序整体呈现从南到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趋势。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为主的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5

  拟灰花纹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fuligineoides P.Zhang&ZhuL.Yang

  危害地区:云南、浙江、福建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2018-2024年6月,在云南、浙江、福建引起5起中毒事件,16人中毒!

  识别要点: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目前发现于我国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包含广东、广西、浙江、湖南、云南和贵州。目前发现该种在广东、广西出现在5月,在浙江出现在6月,在湖南、贵州出现在9月,在云南出现在6-8月。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林中地上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6

  亚灰花纹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subfuliginea Q.Cai,ZhuL.Yang&Y.Y.Cui

  危害地区:重庆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2023年6月,在重庆引起1起中毒事件,3人中毒。

  识别要点: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该种目前发现于我国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包含广东、湖南和重庆。目前发现该种在重庆出现在5-6月和9月,在湖南出现在8-9月,在广东出现在9月。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林中地上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7

  淡红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pallidorosea P.Zhang&ZhuL.Yang

  危害地区:贵州、湖南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2019-2022年6月,在贵州、湖南引起3起中毒事件,7人中毒。

  识别要点: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淡红鹅膏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湖南、湖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6-10月出菇。

  生长环境:常生于阔叶树或壳斗科与松科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8

  肉褐鳞环柄菇

  拉丁学名: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Chodat&C.Martín

  危害地区: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宁夏、新疆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2017-2024年6月,在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宁夏、新疆引起12起中毒事件,18人中毒,3人死亡。是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大“蘑”王!

  识别要点:小个子,头长草(鳞片),腿长毛(鳞片),松杉树下常见到。

  


  时空分布:该种是我国造成死亡最多的剧毒蘑菇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在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湖北、湖南、上海、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也有发现。4月下旬至7月在华中和华东出现,集中出现在6月;7月初至9月出现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以8-9月最为集中。西南地区出现在6-7月和9-10月。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针叶树林地上,偶尔生于杨树、枣树等阔叶树下。

  毒蘑菇危害榜No.9

  条盖盔孢菌(条盖盔孢伞)

  拉丁学名:Galerina sulciceps (Berk.)Boedijn

  危害地区:贵州

  损害类型:急性肝损害型(剧毒)

  中毒危害:2022年6月,在贵州毕节引起1起中毒死亡事件,是名副其实的木生大“蘑”王!

  识别要点:小个子,黄褐色,质地韧,长树上。

  


  时空分布:条盖盔孢菌是我国最常见的长在树上的剧毒蘑菇。是我国华中和西南地区,晚春至初夏、晚秋至初冬最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

  生长环境:是典型的木材腐朽真菌,生长在腐木上、碎木屑上、锯末堆上或腐殖质高的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0

  亚稀褶红菇

  (俗称:火炭菌)

  拉丁学名: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

  危害地区:云南、江西、贵州、湖南

  损害类型:横纹肌溶解型(剧毒)

  中毒危害:2017-2023年6月,在云南、江西、贵州、湖南引起11起中毒事件,40人中毒,7人死亡。

  识别要点:灰帽子(菌盖),灰裤子(菌柄),伤变红(几分钟内),后缓慢变灰黑(几小时后),喜食肉(横纹肌溶解)。

  


  时空分布:该种是我国造成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最主要的剧毒蘑菇。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和华北南部地区,出现在5月初至10月初。

  生长环境:常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1

  欧氏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oberwinkleriana ZhuL.Yang&Yoshim.Doi

  危害地区:贵州、重庆、云南、湖南、河南

  损害类型:急性肾衰竭型(剧毒)

  中毒危害:2017-2023年6月,在贵州、重庆、云南、湖南、河南引起15起中毒事件,46人中毒,是急性肾衰竭型蘑菇中毒中最常见的物种!

  识别要点:与剧毒的肝损害型鹅膏类似,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台湾、海南、广东、河南、河北、北京、山西、辽宁等省份)。生于5-10月,集中在6-8月,在华南地区最早出现在3月中旬。

  生长环境:生于壳斗科林地上或以壳斗科和松科为主的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2

  假褐云斑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pseudoporphyria Hongo

  危害地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浙江

  损害类型:急性肾衰竭型,伴有心肌损伤(剧毒)

  中毒危害:2017-2023年6月,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引起15起中毒事件,59人中毒,3人死亡。

  识别要点:与剧毒的肝损害型鹅膏类似,头上带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时空分布:该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江西、福建、江苏、海南、广东、广西、河南、北京)。出现在5-10月。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林地上或以壳斗科和松科为主的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3

  拟卵盖鹅膏

  拉丁学名:Amanita neoovoidea Hongo

  危害地区:云南、浙江

  损害类型:急性肾衰竭型(剧毒)

  中毒危害:2019-2022年6月,在云南、浙江引起2起中毒事件,3人中毒。

  识别要点:菌盖和菌柄基部被淡黄色至赭色、膜状或破布状的大块菌幕残余,菌盖边缘常悬垂白色至米色絮状物,菌盖和菌柄表面密被白色至米黄色粉末状鳞片,膜质菌环上位,易破碎消失。

  


  时空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广东、广西等省份)。6-11月初出菇,集中在6-9月,在安徽某些地区最早可在4月中下旬出现。

  生长环境:常生于松科、壳斗科林地上或以松科和壳斗科为主的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4

  东方桩菇

  (俗称:桤木菌)

  拉丁学名:Paxillus orientalis Gelardi,Vizzini,E.Horak&G.Wu

  危害地区:四川

  损害类型:溶血型(剧毒)

  中毒危害:2022年6月,在四川引起1人中毒。

  识别要点:菌盖漏斗状,菌褶延生有横脉,伤后变锈褐色。

  


  时空分布:东方桩菇目前发现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份)。主要在夏季的6-9月份出菇。

  生长环境:常生于亚热带以壳斗科和松科为主的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5

  大青褶伞

  (俗称:青褶伞、铅绿褶菇)

  拉丁学名: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G.Mey.)Massee

  危害地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重庆、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河南

  损害类型:胃肠炎型(有毒)

  中毒危害:我国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毒蘑菇!2017-2024年6月,在我国至少引起97起中毒事件,216人中毒。

  识别要点:大青褶伞中等大小至大型,菌盖被褐色鳞片,菌褶成熟后铅绿色,菌柄上部具一类似戒指的菌环。

  


  时空分布:大青褶伞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南部的众多省份。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体时间为3-12月(惊蛰至大雪),集中出现在6-10月(芒种至寒露)。

  生长环境:生长于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

  


  毒蘑菇危害榜No.16

  日本红菇复合群

  在我国主要包含:

  假日本红菇(Russula pseudojaponica Y.L.Chen&J.F.Liang)

  短孢红菇(Russula brevispora Y.L.Chen&J.F.Liang)

  变黄红菇(Russula flavescens Y.L.Chen&J.F.Liang)

  危害地区: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损害类型:胃肠炎型(有毒)

  中毒危害:2017-2024年6月,在我国至少引起112起中毒事件,325人中毒。

  识别要点:白蘑菇、小短腿、盖下凹、褶密排。

  


  时空分布:日本红菇复合群分布于我国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主要出现在5-11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7

  近江粉褶菌

  拉丁学名:Entoloma omiense (Hongo)E.Horak

  危害地区:湖南、云南、贵州、福建、江西、海南、广东、广西

  损害类型:胃肠炎型(有毒)

  中毒危害:2017-2024年6月,在我国至少引起18起中毒事件,66人中毒。

  识别要点:小个子,戴斗笠,黄褐色,有细纹,褶粉红,细长腿。

  


  时空分布:近江粉褶菌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6-10月出菇。

  生长环境:常生于竹林或其他林中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8

  光硬皮马勃

  (俗称:马皮泡、马勃)

  拉丁学名:Scleroderma cepa Pers.

  危害地区:云南、贵州、浙江

  损害类型:胃肠炎型(有毒)

  中毒危害:2017-2023年6月,在云南、贵州、浙江至少引起8起中毒事件,26人中毒。

  识别要点:球形、扁球形或梨形,表皮剖面白色,伤后常呈红色。内部早期白色,后紫褐色至黑色。

  


  时空分布:光硬皮马勃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浙江、广东),6月中旬至11月中旬出菇。

  生长环境:常生于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19

  胃肠炎型牛肝菌

  在我国常见的物种:

  大果薄瓤牛肝菌(Baorangia major Raspé&Vadthanarat)

  薄瓤牛肝菌(Baorangia pseudocalopus (Hongo)G.Wu&ZhuL.Yang)

  长柄网孢牛肝菌(Heimioporus gaojiaocongN.K.Zeng&ZhuL.Yang)

  毒新牛肝菌(Neoboletus venenatus (Nagas.)G.Wu&ZhuL.Yang)

  危害地区:云南、福建、四川

  损害类型:胃肠炎型(有毒)

  


  毒蘑菇危害榜No.20

  含异噁唑衍生物类毒素的鹅膏

  在我国常见的物种:

  球基鹅膏(Amanita subglobosa ZhuL.Yang)

  残托鹅膏有环变型(Amanita sychnopyramis f.subannulataHongo)

  环鳞鹅膏(Amanita concentrica T.Oda,C.Tanaka&Tsuda)

  土红鹅膏(Amanita rufoferruginea Hongo)

  小豹斑鹅膏(Amanitapa rvipantherina ZhuL.Yang,M.Weiss&Oberw.)

  小毒蝇鹅膏(Amanita melleiceps Hongo)

  危害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福建、浙江、广西、安徽

  损害类型:神经精神型(有毒)

  识别要点:菌盖被鳞片,菌柄具菌环,基部膨大。

  


  毒蘑菇危害榜No.21

  紫褐裸伞

  (俗称:热带紫褐裸伞、变色龙裸伞)

  拉丁学名:Gymnopilus dilepis (Berk.&Broome)Singer

  危害地区:云南、四川、重庆、湖南

  损害类型:神经精神型(致幻)

  中毒危害:2017-2024年6月,在云南、四川、重庆、湖南至少发生7起中毒事件,13人中毒。

  识别要点:紫帽子(菌盖),紫裤子(菌柄),善变色,生树上。

  


  时空分布:该种分布于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广东、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在广东最早出现在3月,在华中和西南地区集中出现在5-9月。

  生长环境:该种是典型的木材腐朽真菌,生于腐木上、死竹子上、碎木头上或锯末堆上。

  


  毒蘑菇危害榜No.22

  兰茂牛肝菌

  (俗称:红葱、红见手、见手青)

  拉丁学名:Lanmaoa asiatica G.Wu&ZhuL.Yang

  危害地区:云南、广东、重庆(随着网购可能辐射全国)

  损害类型:著名食用菌,加工不当会致幻。

  中毒危害:2017-2024年6月,在云南、广东、重庆至少引起6起中毒事件,7人中毒。

  识别要点:菌盖红色;菌肉淡黄色,有洋葱味,伤后缓慢变蓝;菌孔浅黄色,受伤后迅速变蓝;菌柄顶部浅黄色至黄色,其余部分灰红色、褐红色至灰红宝石色。

  时空分布:该种主要分布于云南,集中出现在5-9月。

  生长环境:生于亚热带云南松林下或针阔混交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23

  毒蝇歧盖伞

  拉丁学名:Inospermamuscarium Y.G.Fan,L.S.Deng,W.J.Yu&N.K.Zeng

  危害地区:福建

  损害类型:神经精神型(有毒)

  中毒危害:2021年6月,在福建引起1起中毒事件,3人中毒。

  识别要点:小个子、黄褐色、盖纵纹。

  


  时空分布:分布于我国华南和华东南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主要出菇时间为5-8月,最早可出现在3月。

  生长环境:常生于壳斗科为主的阔叶树林地上。

  


  毒蘑菇危害榜No.24

  叶状耳盘菌

  (俗称:假木耳)

  拉丁学名:Cordierites frondosus (Kobayasi)Korf

  危害地区:云南

  损害类型:光敏性皮炎型(有毒)

  中毒危害:2019、2023和2024年年6月,在云南引起4起中毒事件,8人中毒。

  识别要点:像木耳、呈片状、生树上、质地脆。

  


  时空分布:叶状耳盘菌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夏秋季出菇。

  生长环境:常生于阔叶树上或腐木上。

  


  其他需要关注的中毒:各种牛肝菌、红菇、乳菇、裸脚菇、皮伞等。

  


  

  供稿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

来源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