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倍于我的敌机激战,这位桂林人血洒南雄战场

来源: 桂林晚报 2024-05-13 11:09:23 我来说说 阅读

  中国航空学校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句校训,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的指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飞行员们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校训的真正含义。

  1938年8月30日,南雄地区上空,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战友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团结一致紧跟着队长加大油门,奔向高空。在那一天,出生于桂林西门的回族小伙马毓鑫,第32中队任分队长,在南雄空战中牺牲了。

  与数倍于我的敌机激战

  创造了历次空战中最长时间的纪录——

  回族俊杰南雄捐躯

  1938年1月,日军战机侵犯南宁上空,这是广西上空第一次中日空战。参加这场中日空战的中国飞行员里,就有当时任第32中队分队长的马毓鑫。

  


  马毓鑫(资料图片)

  南宁空战后,第32中队奉命北上衡阳,换装新机,继续参加对日作战。

  7月初,日军逼近武汉,第32中队奉命调驻汉口,会合第7、第8两中队参加武汉保卫战。武汉上空,警报频繁,常是警报刚发敌机即到。马毓鑫和战友们常常是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起飞迎战敌机,马毓鑫和他的战友们为保卫武汉三镇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南宁使用破旧飞机迎战强寇以后,第32中队天天盼望接收新机参战,一直盼了半年多,未得一机一弹补充。1938年7月,中国从英国商人购得“格里埃提”战斗机(简称格机)三十架,运到衡阳机场组装。经试飞后,认为转弯性能比“伊-15”式稍逊,当时的中国空军第4、第5大队不肯要,但对“杂牌”部队来说,正是“如获至宝”。于是第28中队(广东)、第29中队(广东)、第32中队(广西)各分得十架,皆喜出望外。

  第32中队飞行员要接收新飞机,个个摩拳擦掌,都暗暗想:“这回轮到我们威风了吧!”他们离开南宁前夕,一遍又一遍抚摸自己的老伙伴“九一”式战斗机,不忍离别。第32中队就是依仗这些老伙伴与敌搏斗,使敌机自从那次空战以来,不敢再来侵犯,保证了南宁半年多的安宁。

  1938年8月15日,国民党空军第3大队第32中队(桂系)奉命由汉口移驻湖南衡阳机场,进行检修和补充新机,并为粤汉铁路运输畅通,担任空防任务。

  第32中队到达衡阳接收“格机”以后,人人细心检查,反复试飞,对“格机”性能尚称满意,常与别的中队的“伊-15”式练习缠斗。“格机”转弯性能好,“伊-15”式灵敏性能佳,真是互不示弱,各有千秋,配合使用最理想。

  8月29日下午6时,大队长吴汝鎏率领该中队“格机”九架从衡阳起飞,当晚驻扎南雄航空站。9名飞行员是:吴汝鎏、朱嘉勋、韦鼎烈、马毓鑫、杨永章、韦善谋、吕明、唐信光、梁康荣。

  次日(30日)清早5点钟,飞行员们即匆匆起床,进行出击准备,5点30分在机场待命。大家求战心切,机场上一片紧张繁忙景象,连早餐也是在飞机旁边吃的。约8点钟,接到情报:“敌机十一架从三灶岛向我方来袭”。后又两次接到情报:“两批敌机正向南雄方向飞行”,大队长当即命令各机采取紧急起飞态势待命。

  南雄机场是个小机场,在第32中队飞机未到之前两天,被日军轰炸,机场中央的弹坑尚未填平,场中可供起落地带不甚宽,为安全起见,大队长规定单机起飞,在空中集合。8点40分,场站发出空袭警报,各机依次迅速起飞,在空中组成战斗队形,同时爬高。当天南雄地区上空,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战友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团结一致紧跟着队长加大油门,奔向高空。

  马毓鑫奉命驾机起飞后,迅速攀上1.8万米高空,正逢敌96式机群向南雄扑来,位于我前偏下方。马毓鑫与战友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各选目标俯冲攻击,敌机即被冲散,上下翻滚,企图逃出射击圈。马毓鑫等如猛虎下山,衔尾射击,势不可挡。敌机数架先后冒烟着火,阵脚全被打乱,无力还击。

  激战40分钟后,突然另一批96式和95式敌机先后加入战斗,我方顿成劣势,各被多架敌机攻击。马毓鑫在追歼一架敌机时,被另一敌机袭击,强迫降落于南雄城南河堤上,飞机撞翻。马毓鑫两足折断,虽送医院急救,终因流血过多,医治无效,为国捐躯。

  这次空战,我机与数倍于我的敌机激战,激烈程度不亚于归德空战。

  在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五辑,《广西航空史料专辑》中韦善谋写道:我回到航空站,一进房间,就看到队长朱嘉勋头上包着大块白纱布,杨永章两条脚都涂满黑药膏,两人都躺在床上。我问:“你们伤重吗?是怎么受伤的?”朱嘉勋说“是油尽迫降,头部受伤”,杨永章说“是飞机中弹着火,双脚被烧伤,跳伞降落”。他两人同时问我:“老善你受伤了吗?”我说:“还幸好,飞机虽被打坏,跳伞蹬出飞机时被座舱盖刮伤手和脚,降落时在坟堆中足部被拐伤,但不严重。”跟着唐信光、韦鼎烈先后回来,据说飞机都中弹燃烧了。只有吕明机身机翼中弹多处,还能飞至湖南郴州机场安全降落。吴汝鎏、马毓鑫已不幸牺牲。说到这里,大家都十分沉痛,悲伤流泪,饭也吃不下。

  


  马毓鑫生平唯一一次接受采访,《广西空军一鸣惊人》。(资料图片)

  南雄空战后,《全面战周刊》的桂林籍女记者怀谛立即赶赴南雄前线采访。怀谛与马毓鑫是青梅竹马的发小,南宁空战后,驻守南宁机场的马毓鑫因公回桂,下榻乐群社,怀谛曾专程前往采访。那时的马毓鑫面对记者,侃侃而谈。怀谛的采访全文,以《广西空军一鸣惊人》为题,刊载于1938年4月20日出版的《全面战周刊》。而这一回在南雄,马毓鑫的青春生命已经献给了祖国的蓝天。

  分队员韦善谋对记者怀谛讲述了这场惨烈的空战:“这次,我们经过四十八分钟的苦战,连在空中警戒的时间,共计是一百三十三分钟,这可以说是同僚的努力,创造了历次空战中没有过的最长时间的纪录。并且还击落了敌机八架,吴队长汝鎏,朱队长家勋、马分队长毓鑫和杨永章、韦鼎烈同志各击落一架,另一架给唐信光同志击伤逃逸去了。所不幸的是我们忠勇的大队长吴汝鎏君和分队长马毓鑫君,因杀敌过勇,反受敌机包围,竟以身殉国了!”

  老照片中的他

  笑得自信灿烂温暖了岁月——

  英勇事迹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1938年9月,马毓鑫的遗体与空战阵亡烈士何信的遗体均运回桂林举行公祭。遵照回族礼仪马毓鑫烈士被安葬在猴子山南铜鼓岭回族坟场。

  马毓鑫壮烈殉国,时年29岁。牺牲时未婚,无子嗣。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马毓鑫为革命烈士。

  在那烽烟滚滚的抗战岁月,年轻的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马毓鑫悲壮惨烈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而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曾是那么鲜活的生命。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他学习成绩优异;他的朋友说他一望而知是一个精干的人物,眉宇间显得非常英气勃勃;他牺牲后,他的战友说他是非常倔强的人……在史料的“蛛丝马迹”中他是那么的可亲、可爱,正如一张老照片中的他,年轻的马毓鑫身着戎装,笑得自信灿烂,温暖了岁月。

  


  广西航空学校校徽。(资料图片)

  马毓鑫(1909年—1938年),出生在桂林西门回族马氏家族,父辈弟兄五人,其父马瑞桦排行第二,在马毓鑫幼年时不幸染疾归真。母马氏是白崇禧将军夫人马佩璋的姑母。马毓鑫的外公马健卿出身科甲,任兴安县令。

  马毓鑫幼年在舅父及伯、叔家中轮流生活成长。马氏家族以书香传世,小马毓鑫受到良好教育,16岁考入王城内的广西第二师范,20岁以优异成绩毕业,旋即考上广州中山大学。就读中大的第三个年头,1932年春夏间,广西当局选拔人才,准备送去英国学习飞行技术。马毓鑫为报效国家,毅然投笔从戎,回到家乡,参加飞行学员选拔,成为最初当选的14名优秀青年中的一员。

  在航空学校期间,马毓鑫在训练时有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1937年,当时航空学校的冯璜校长撰写《广西空军》一书出版,全面介绍广西空军的建设及训练情况,书中记叙了马毓鑫训练时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广西空军向日本购买的二十多架飞机中,以“九一”式单座战斗机性能较为优良,轻巧而速度快。一次,马毓鑫驾驶“九一”式飞机上天训练,返航降落时,竟然放不下起落架,假如强行着陆,很可能机毁人亡,若是重返天空跳伞,方可保住性命。马毓鑫不忍放弃战机,选择了强行着陆。这时候奇迹出现了,就在飞机即将着陆的一瞬间,起落架打开,轮子安全着陆在跑道上。

  南宁空战后,《全面战周刊》桂林籍记者怀谛曾采访马毓鑫。怀谛与马毓鑫是青梅竹马的发小,在她眼中,马毓鑫是“分队长,是记者多年的朋友,参加空军有七个年头了,在同伴里,他是一个灵活而机警的人,颀长的身材、俊秀的姿态,一望而知是一个精干的人物。我们虽多年隔别,但相见之下,还是如当年那样亲热,他还是那样活泼,轻松,和蔼,只是比以前更健壮了一点,眉宇间显得非常英气勃勃的,六年不相见,青梅竹马的朋友,已经成就了不同的人才了”。此次采访是马毓鑫生前唯一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他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详细叙述了战斗的全部经过。

  ……

  历史不会被忘记,他们的英勇事迹,也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们的精神,激励后来的人前进。

  来源丨桂林日报(记者周文琼)


责任编辑: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