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阳朔县高田镇蒙村小学,传来一阵阵锄地声、浇水声、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动听的春天交响乐。为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蒙村小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菜园,学生们摇身变成“小菜农”,亲身体验农耕乐趣。
高田镇蒙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进行中 高田镇人民政府供图
“老师,泥土挖这么深够了吗,每一棵菜要间隔多远呀,肥料要撒多少,水要浇多少呢?”同学们在种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疑问,老师一步步地带领学生挖土、播种、施肥、盖土、浇水……同学们动力十足,不亦乐乎,有些同学还自发组织比赛,看谁种得又好又多。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太有趣了,虽然种的过程很辛苦,但看到自己种的菜茁壮成长特别有成就感。”
校长李德龙告诉记者,蒙村小学自筹资金2万5千余元,创建了900余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基地,并按年级划分区域,每个年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小小的菜园是一部打开的教科书,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的同时,培养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据了解,高田镇各中小学在“双减”背景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开展蔬菜种植、书画展示、志愿服务、民族运动、普法讲堂等各类文明实践课堂,把“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通讯员:曾雅娟 于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