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仅占全国5%,出产却达全国近半!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2-10-10 09:26:53 我来说说 阅读

  十年来,广西森林蓄积量从2012年的6.4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9.7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5%;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19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87亿元,年均增长16.2%……10月9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奋进新征程 广西林业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林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全区连续10年每年植树造林300万亩。十年来,森林蓄积量从2012年的6.4亿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9.7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5%;木材年产量从2012年的2100万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390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7.1%;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219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87亿元,年均增长16.2%。广西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森林资源富集区、林业产业集中区、乡村林业示范区和林业改革促进区。

  这十年广西林业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广西加快建设全国首个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林业部门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格林草生态资源监管,森林覆盖率、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居全国第3位,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2位,森林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第1位。全区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9.48%,另有世界遗产地2处、世界地质公园1处。广西正立足自然资源条件与特点,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始终坚持“绿色富民”,锻造广西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林业部门深入实施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人造板生产基地、林化产品生产基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全区人工林面积、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森林蓄积可采率等均居全国第1位,油茶种植面积居全国第3位;林下经济成为全国排头兵,林业生态旅游成为全国标杆;尤其是以约占全国5%的林地,生产出了占全国近一半的木材,稳居全国第1位;林业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全国第5位跃升到2021年的全国第2位。

  


  ▲西林县万木葱茏青山环绕 劳永靖 摄

  始终坚持“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林区全面振兴的绿色银行。林业部门大力推进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十三五”期间,全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林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0%;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6.4万人,人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林业直接带动超过6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打造全国林业改革先行促发展的典范。林业部门全面推行林长制,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建立五级林长体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国有林场改革获国家评估为“优秀”等次,国有林场资产总额较十年前增长了一倍。创新举办中国—东盟林木展、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广西“两山”发展论坛等重要展会,已经成为全国林业“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茫茫林海,云蒸霞蔚。图为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森林康养基地(由林朵林场提供)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请问,在推动林业改革发展上,广西下一步有哪些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答:下一步,全区林业系统将突出推进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统筹推进林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林业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林区群众生活高品质提升,高质量建设林业生态功能优势区、优质林业资源富集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奋力实现林业生态振兴、林业产业振兴、乡村林业振兴。力争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6%,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2万亿元,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5.5亿吨,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

  一是加力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实现新突破。提升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国家公园创建,确保2030年建成一个以上国家公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林草碳汇巩固提升行动,积极推动林草碳汇交易。

  二是加力推动林业绿色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国储林“双千”计划和油茶“双千”计划,全面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国家储备林,全力推进生态富民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集中实施百十亿级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壮大生态环保高端家具家居、林浆纸一体化、林业生物医药产业,建设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圈。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依托“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主要林产品交易重要枢纽节点。

  三是加力推动乡村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木种苗、竹藤花卉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林下经济品牌和乡村森林草原旅游新业态。持续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系列建设,创建一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乡村”。

  四是加力推动林业现代化治理形成新体系。深化实施林长制改革,完善建立制度体系,推动林长制高效运行。持续推进集体林区“三变”改革,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完善林权流转等机制,探索国有林场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林。

  问:广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林改后激活林业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让广大林农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请问能否介绍一下这十年来,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成效与特点?

  答:广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近900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近四成,多重叠加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使得广西林下经济异军突起、前景广阔。十年来,全区各级林业部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倡导、大力推行林下经济,迅速发展成了在全国独树一帜、名列前茅的林下经济千亿元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精设计强引领,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跨越。广西加强顶层设计,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广西林下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成立了自治区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林下经济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地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企业引导、群众先导”的工作格局,持续引领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林下经济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21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263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50%。广西林下经济产值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三强。

  二是扩优势强特色,构筑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实行工程带动,先后实施林下经济“千万林农千元增收”工程、“林下经济十百千万亿”活动、“产业富民”林下经济提升进村行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形成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4大类38种主要模式,产品种类超过200种,有效促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区域林下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全区初步形成“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21年,4个设区市林下经济产值超过百亿元,13个县林下经济产值超过20亿元。

  三是壮基地强龙头,打造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领头雁。十年来,自治区财政安排林下经济补助资金6.5亿元,重点扶持集“种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基地)发展,实施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项目700多个,面积超过30万亩。林下经济经营主体逐步由单一农户向合作社、公司企业、林场等类群发展,全区现有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企业1020家,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合作组织776个,国家、自治区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区)80多个。

  四是创品牌强品质,树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标杆。积极抓好商标注册和绿色食品标志申报认证工作,坚持走品牌经营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已注册的林下经济产品商标100多个,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且证书处于有效期内的林下经济产品共95个,其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林下经济产品26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林下经济产品1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林下经济产品32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林下经济产品有36个。

  下一步,将坚持抓好林下经济“五个一”工程,即印发一部“十四五”林下经济规划以优化发展布局、建设一批高标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市场经营龙头主体、创建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县、打造一批林下经济产业集群,全面推动林下经济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700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400亿元,助力八桂乡村振兴。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邓色迎 林亮 何淞荧实习生 苏旭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