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说过“壮苗计划”吗?2012年至2021年,“壮苗计划”累计组织2000余名大学生服务近1万名乡村留守儿童和学生,获得多方赞赏。今年,广西驻京团工委再度集结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3所高校的广西籍大学生,深入广西多地开展“壮苗计划”支教夏令营。为期14天的活动,会带给孩子们怎样的改变呢?
这里是南宁市邕宁区百济乡新平小学,属于村级完全小学。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这样一堂深入浅出的急救知识课,显得既新奇有趣,又简单实用。在实操环节里,几乎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
带来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课堂的,正是2022年京桂学子“壮苗计划”支教夏令营活动。虽然仅有两周时间,但志愿团队围绕着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有趣且多样科学的课程内容。
陈荣春,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虽然这是她第一年参加“壮苗计划”支教活动,但仍过五关斩六将,成为新平村支教队队长。新平村支教点的课程,正是她与队员们一起安排的。
“壮苗计划”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支教队队长 陈荣春:让他们对外面充满想象,希望能够走到更大的更外面的世界去,我们希望能够有这样的引导。
陈荣春说,“壮苗计划”的“壮”,既代表着壮乡广西,又蕴含茁壮成长之意。他们这些生于壮乡、长于壮乡的“壮苗”大学生,正是想通过支教的方式回馈壮乡,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助力“新壮苗”茁壮成长。
人群中,这个小姑娘笑得格外灿烂。她叫苏秀演,今年8岁,即将升入二年级。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夏令营”,眼下,这群穿着蓝马甲的哥哥姐姐,就成为了她的榜样。
记者:你想以后也像他们这样子当一个这样的老师呢?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乡新平小学学生 苏秀演:想!
记者:为什么呀?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乡新平小学学生 苏秀演:因为能把知识分享给别人。
引进“壮苗计划”到新平,在中间搭桥的,是新平村的驻村工作队。吴海是2021年1月来到这里的驻村工作队员。已经完成研究生学业的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年多来,他配合驻村工作队,多次联系后盾单位到新平小学开展捐助活动及知识讲座。
南宁市邕宁区百济乡新平村驻村工作队员 吴海:因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很多农村的小朋友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改变了他们自身的命运。
为着同一个目的,今年的“壮苗计划”中,北京广西大学生联谊会再度响应中央“返家乡”号召,组织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3所高校共计270余名同学,深入广西9个市22个教学点开展“壮苗计划”支教夏令营,为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北京广西大学生联谊会副会长 姚佳林:我们的初心是促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记者丨何思勉 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