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里,清明过后,就是谷雨了。俗话说:谷雨好时节,秧苗好生长。在遇龙河畔,沿河群众和遇龙河国家度假区的干部职工们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在千余亩的水稻田里劳作插秧,绘就出一幅山水田园好风光。
村民在水稻田里插秧(阳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在田里插秧(阳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明媚的春光里,宛如小家碧玉的遇龙河静静流淌。在遇龙河的两岸,千余亩的水稻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粼粼波光。遇龙河两岸的村庄素来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这几天,农户们趁着晴好的天气,紧抓农时不误农事,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插进肥沃的田地里,微风里展现出勃勃生机。
阳朔镇朝阳村村民方海林说:“以前,在遇龙河边的两岸都是种水稻的。以前我们小时候都是‘扯秧’,‘扯秧’要用来拔,现在就是做那个‘抛秧’,做‘抛秧’就用来撒,比以前轻松多了,又省力又省工。”
从“扯秧”到“抛秧”,种植技术在进步,劳作方式在改变,但根植在农民心底的农耕文化传承却不会变。只有播种,才有收获,只有勤劳拼搏,才能换来好的生活。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让遇龙河沿岸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生态更好让村庄更美,村庄更美引得游客更多,游客变多让村民更富,这种良性循环激发了遇龙河沿岸企业、群众保护生态、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
阳朔遇龙河景区公司党支部开展春耕插秧主题党日活动(阳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遇龙河河岸边的水稻田(阳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阳朔遇龙河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纯说:“今年我们也是种五彩稻田,画面有三个主题,一个是乡村振兴,二是产业兴旺,三是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要把桂林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城市,我们阳朔是先导区,所以今年我们的五彩稻田也有这个主题在里面。”
据了解,遇龙河沿岸有水田2000余亩,今年纳入阳朔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部分的有五百亩,预计在谷雨节气来临前全部完成插秧任务,待到秋季来临时,产业壮美、环境秀美、生活甜美的田园综合体既能起到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又将成为新的旅游打卡点。
阳朔遇龙河景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纯说:“我们的游客,还有来我们这研学旅游的,到了这个地方可以体验一下农耕文化,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做一下农活,这个给大家知道我们这个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给他们体验一下,尤其是我们的下一代,给他们体验一下我们这个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
阳朔镇朝阳村村民方海林说:“我们还是很欢迎游客来我们遇龙河观看游览美景。”
通讯员:廖友志 谢江涛 卢庭艺 魏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