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思静 通讯员阳馨莹
入夜,市体育中心又热闹起来。跑步者轻盈的脚步、太极爱好者行云流水的起势、广场上舞动的旋律……山水之间,一派热闹非凡景象。
“十四五”的五年,是桂林体育脉搏跳动强劲的五年。对于桂林人来说,体育不再仅仅是领奖台上的荣耀,而是家门口的日常、街头巷尾的“切磋”,更是城市经济的活水,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注入满满活力。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桂林市体育局被授予“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个单位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王俊等6人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民生为本
绘就全民健身幸福底色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新开放的桂林园林植物园全民健身体育公园热闹非凡,公园的足球场、网球场、轮滑场等每天都有学员训练及市民订场,接待人数超1500人次,场地使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持续完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桂林市向上争取各类资金超3亿元,催生了近200个体育项目落地生根。如今,全市9165项各类体育基础设施、14685个体育场地星罗棋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9平方米。
数字是抽象的,但人们的感受是具体的——
桃花江畔的绿色步道上,奔跑的身影与山水画卷相映成趣;隐藏在居民区里的“金角银边”,巧妙变身成了多功能运动场;遍布乡镇的篮球场,成了乡村振兴中最热闹的文化地标……“15分钟健身圈”已悄然融入桂林人的生活日常,成为触手可及的幸福。
在这幅全民健身的画卷中,还有一群播撒健康种子的“蒲公英”。今年4月,2025年桂林市匹克球社会指导员暨教练员培训班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280名体育爱好者在匹克球专业教练团队的指导下,学习匹克球运动的精髓,助力推广匹克球运动。如今,像他们这样“播撒健康种子”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有22000名,为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市级86个体育社会组织如繁花盛开,足球、篮球、网球……总有志同道合的伙伴。
赛事是点燃激情的最佳火种。从市级到县级,年均400余项群众赛事,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全市体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45%,实现了体育事业规划“全市体育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43%”的目标。
眼下,第25届桂林五人制足球赛激战正酣,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188”和“175”篮球联赛更是全民的盛事,场上球员挥汗如雨,场下观众摇旗呐喊;还有大众篮球赛、小篮球联赛、围棋联赛等一批具有桂林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影响力显著的群众性品牌赛事,在成功实现“一县一品或多品”全域品牌赛事布局的同时,让桂林全民健身地图色彩斑斓、活力四射。2022年,桂林市、阳朔县分别荣获广西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模范县(市、区)。
赛事牵引
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体育是城市能量的“放大器”。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体育健儿们在桂林留下拼搏身姿;第十一届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阳朔站),高手们在山水间“纹枰论道”;ITF国际网球大师赛MT100(桂林灌阳站),各国选手挥拍对决,以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诠释网球运动跨越年龄、联结世界的独特魅力……一系列高规格赛事的成功承办,让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美誉度与影响力“水涨船高”。
其中,最能体现桂林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莫过于“桂林马拉松”。
发令枪响,万人齐发!参赛者从现代都市跑进山水园林,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古今交融。赛道两旁,热情的市民自发组成啦啦队,“加油”声音不绝于耳。
从十年前蹒跚起步,到精心打造“一城双马”,如今跻身“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之列,桂林马拉松这场年均带来超2亿元综合经济效益的全城狂欢,已成为桂林最成功的自主赛事IP之一,不仅让“跑一场马,游一座城”成为现实,体育流量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赛事不仅引来外来客,更滋养本地苗。在每年举办的各级各类青少年比赛上,小运动员们奋力冲刺,为荣誉拼尽全力,体育的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深深扎根。体教融合的硕果清晰可见——59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5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35所广西足球特色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西女子体操队、广西网球二队、国家级攀岩基地相继落户桂林。2022年,桂林市获评广西首批体教融合示范市,兴安县、阳朔县、平乐县、荔浦市获评首批广西体教融合示范县(市、区)。
产业融合
拓展多元业态发展空间
体育经济,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市通过桂惠贷、体育贷等“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帮助体育实体企业发展壮大。
全市纳入统计从事体育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共586家,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桂林市体育产业协会则充分发挥优化体育产业布局的作用,引导各地挖掘特色体育项目,焕新体育业态。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欣欣向荣的图景——
在全州,人们可以体验高山滑雪的速度与激情;在阳朔,乘着滑翔伞,漓江风光尽收眼底;还有专业的攀岩线路、闲适的桨板划水、诗意的绿道骑行……这些过去小众的项目,如今已成为吸引特定消费群体的“网红”产业,一个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以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在桂林初步成形。
体育与旅游的融合,更是天生绝配。在桃花湾旅游度假区,骑行、徒步与观光完美结合;在平乐,一场“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就能带火周边的乡村旅游……如今,全市50多个项目先后获国家和自治区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体育旅游精品景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桂林市漓江山水户外运动目的地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并获得重点支持。桂林市还成为广西首批体育旅游示范市试点市、第一批广西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秀峰区、阳朔县、灌阳县、平乐县成为广西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县(市、区),体育旅游为桂林旅游转型升级增添一抹亮色。
此外,2023年,中国体育彩票“桂林山水 甲天下”主题即开型彩票上市,通过“彩票+旅游”深度融合创新的方式,促进体育彩票与旅游资源的跨界融合发展,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这是广西自2020年以来唯一获批、首款以地市级城市为主题的即开型体育彩票。“十四五”期间,全市体彩销量突破19亿元,连年攀升的销售额背后,是公众对体育公益事业的广泛支持,这些资金又反哺于全民健身场地的建设和赛事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体育的脉动,正与桂林这座城市的心跳同频共振,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青春的朝气与活力。而今,站在新的起点,桂林体育的脉搏将跳动得更加有力——它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推动融合,在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壮丽征程中,跑出加速度,跃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