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罗锦镇:以文化为媒 织就各族青少年交融新纽带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5-11-12 16:13:19 我来说说 阅读

多民族青年学习体验彩调文化。崇山研学基地学校供图

  “彩调一唱喜洋洋,民族团结万年长……”在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的崇山研学基地,来自汉、壮、瑶等多个民族的青少年围坐戏台前,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唱彩调选段。这生动一幕,正是罗锦镇以“文化为魂、旅游为翼、教育为基”模式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融的缩影。近年来,该镇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强化全域联动,累计吸引3万余名县内外各族青少年参与交流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建强研学阵地,打造沉浸式交流平台。罗锦镇锚定“教育筑基”核心,精准盘活崇山古民居、农耕资源等特色禀赋,建成全县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崇山研学基地。基地规划85亩室外农耕体验区和9间传统生产技能体验区房屋,配备22名专业教职员工,可同时容纳300名青少年开展集中研学。在课程设计上,基地创新开设“石榴籽小课堂”,构建“文化认知+实践体验”双体系:文化类涵盖彩调传唱、活字印刷、国学礼仪等非遗课程,实践类设置播种、插秧、割稻等农耕体验,让各族青少年在“动手实践+文化溯源”中增进认同。据统计,基地三年内接待县内外交流青少年超3万人次,成为桂北各族青少年交流交往的重要枢纽。

  活化文化载体,构建情感交融纽带。作为彩调发源地,罗锦镇以“非遗+节庆”为抓手,打造各族青少年文化共融品牌。每周圩日的“彩调周周唱”活动中,青少年组成多民族表演队,用方言演绎民族团结主题曲目,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传统节庆更是成为交流的重要窗口:春季“粑粑节”上,5000余名各族群众与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包粽子、写团结对联,在美食制作中拉近距离;“广西三月三”期间,镇内中小学同步举办民族体育运动会,板鞋竞速、背篓绣球等传统项目吸引汉、壮、瑶各族学生组队参赛,在协作竞技中深化友谊。

  深化全域联动,夯实长效保障机制。罗锦镇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为青少年交流保驾护航。镇党委牵头成立多民族党员志愿服务队,2000余人次党员志愿者仅用30天完成金鸡湖草原2公里道路拓宽、10余座公厕建设,配套建成“音乐+集市+露营”融合体验区,为青少年户外交流提供场地支撑。在资源整合上,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动崇山各族村民参与研学基地运营,通过“资源变资产、农民变员工”的“六变”形式,开展各族青少年主题交流活动,既让青少年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又带动2000余户各族群众增收,形成“研学促团结、团结兴产业”的良性循环。(安丽华)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