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穿山破岭筑通途丨黄百铁路广西段建设“多点突破、全面推进”

来源: 广西云-广西日报 2025-11-06 10:14:32 我来说说 阅读

  记者 黄远来

  穿山破岭,鏖战正酣。

  云贵高原东南麓深处,秋凉如水。黄百铁路上里隧道内温度达30℃,风枪轰鸣穿透岩层,钢筋与混凝土的交响中,这条承载着西南地区交通新希望的钢铁动脉,正一寸寸向着前方延伸。

  


  2024年9月,黄百铁路那蒙澄碧河特大桥建设初期。

  作为黄百铁路全线最长隧道,也是广西现有铁路“隧道之最”,上里隧道全长17276米的建设之路,堪称一场与“地质迷宫”的博弈。隧道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仅需下穿河流与高速公路,更要直面偏压、顺层及软弱围岩等多重风险,每一寸掘进都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与毅力。

  “技术创新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中铁上海工程局黄百铁路广西段一标项目总工程师陈光银介绍,项目团队依托孔内成像技术,融合超前水平钻、地质雷达、激光定位仪等先进设备,为施工方案优化与设计调整提供了精准的科学依据。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上里隧道创新设计4个斜井和1个疏散救援横洞,共5个辅助施工坑道。“目前所有辅助施工坑道已全部完工,可实现9个作业面同时施工,为正洞施工全面加速打下坚实基础。”陈光银说,截至目前,上里隧道已完成开挖5460延米、仰拱4477延米、二衬3736延米,攻坚势头强劲。

  


  2025年10月,建设中的那蒙澄碧河特大桥桥墩拔地而起。本文图片均为施懿宸 何春龙 摄

  上里隧道的奋战,只是黄百铁路桥隧工程攻坚的一个缩影。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志性工程,黄百铁路广西段面临喀斯特地貌带来的“超高桥隧比”挑战——桥隧比高达90.6%,33座新建隧道大多藏身悬崖峭壁或地下深处。

  “唯有以先进技术啃下‘硬骨头’,才能让天堑变通途。”黄百铁路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级工程师董方晏的话语,道出了全体建设者的决心。

  除了艰难的隧道工程,跨越国家一级饮用水水源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越冬地——澄碧河水库的那蒙澄碧河特大桥,同样是建设重点。这座大桥是黄百铁路接入南昆铁路永乐至百色增建二线的关键工程,生态保护要求极为严格。

  “万里通途,也是绿色之路。”中铁二十五局黄百铁路五标一工区工区长董永青表示,为守护澄碧河水库的生态安全,大桥施工在生态保护上做足了“绣花功夫”:水中墩施工采用15米高、160吨重的双壁钢围堰,像“巨型屏障”一样有效隔离施工水体,避免泥沙污染;沿河道铺设300米环保隔离带,精准吸附施工中可能产生的油污和建筑碎屑;施工全过程启用水质动态监测系统,并安排专人24小时开展环保巡查,全方位筑牢水源保护屏障,实现工程推进与生态守护“两手硬”……

  桥隧攻坚正酣,站房建设同样紧锣密鼓。

  眼下的凌云站施工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不绝于耳,数百名建设者昼夜奋战。这座将结束凌云县“不通铁路历史”的车站,正一步步从纸上蓝图变为实景画卷。

  凌云站站场路基长1604米,设3条880米长到发线,站房场坪约6000平方米,建成后距离县中心仅8公里,将极大便利当地群众出行,构建经济发展“快车道”。

  “高填方、改河量大是施工核心难点。”中铁北京局黄百铁路广西段HBZQ-3标项目经理部副总经理张涛介绍,车站设计填方95.1万立方米,相当于450个标准泳池,最高填方高度达18米,属典型高填方路基工程;同时需改移1280米长的蒙沙河道,需精准统筹水利功能与铁路建设需求。

  据介绍,凌云站目前已完成路基填方73万立方米、挖方12.7万立方米,路肩锚固桩、路基附属工程稳步推进,立交涵及框架桥全部完工,1280米改河工程顺利收官,为后续建设铺平道路。

  从地下隧道到跨河大桥,从站场路基到配套设施,黄百铁路广西段建设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截至10月底,项目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5.7亿元,占初步设计总概算的31.4%;33座新建隧道中7座安全贯通,正洞掘进突破43063.7米;桥梁桩基完成3169根,建成桥墩314个;路基土石方完成超380万方,钢铁长龙的雏形愈发清晰。

  作为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的区域性干线铁路,黄百铁路建成后将填补区域铁路网空白,完善并提升广西交通格局,与沪昆铁路、隆黄铁路共同构成贵州、四川及西南地区货物外运的主通道。

  “建成通车后,它将成为连接成都平原、川南、隆黄沿线地区与北部湾地区的最短通道,大幅缩短货运距离,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云桂铁路广西公司黄百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肖庆彬说。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