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新风尚,千万莫要讲排场,省下钱来搞生产,勤俭节约要弘扬……”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红瑶村民将移风易俗新风尚写进了山歌里,唱出了对文明生活的共同向往。
过去,周家村红瑶族在婚丧嫁娶中繁琐的流程和沉重的人情负担让村民苦不堪言。一场丧事从四转三礼、满堂白、放铁炮、扛柴、鸣响、抬猪“生一半死一半”、糖烟酒摆桌“七个程序”一个都不能省,一场喜事则伴随着高昂的邀请礼和嫁娶回礼,村民往往“一场事办完,半辈积蓄光”。
为改变这一状况,周家村创新工作方法,成立村监事会,并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片区,通过“村民提议—支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民主程序,共同制定了《泗水乡周家村村规民约》《红、白喜事操办规范联合公约》。新规对宴席规模、礼金数额、具体仪式流程等作出了明确限定,如规定宴席不超20桌,礼金不得超过200元,有效遏制了攀比之风。据统计,2024年该村红白事平均支出从过去的6万元降至2万元,降幅显著。
“以前办酒总怕排场不够被人议论,现在有了统一标准,省钱又省心!”村民王成忠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推行新规过程中,村监事会注重柔性引导,耐心与事主家庭沟通,确保新规平稳落地。同时,村里还将新风尚编成朗朗上口的红瑶山歌,使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带来的直接效益是经济负担的大幅减轻,省下的“面子钱”变成了产业发展的“活资金”。2024年,周家村新增中药材猫豆种植610亩,发展罗汉果、百香果等特色产业1500余亩,并与本土企业合作构建“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多渠道促进村民增收。当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余元。
如今,周家村不仅卸下了“人情枷锁”,更在文明新风中找到了振兴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