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0日)
是我国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
每年的这一天
全国多地都会试鸣防空警报
这些不同声音的警报
分别代表什么?
听见警报后应采取哪些行动?
一起来了解
防空警报分为三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规定,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信号、空袭警报信号、解除警报信号三种。
■ 预先警报信号
在城市可能遭到空袭的情况下,告知市民提前做好防空袭各项准备。
鸣放方式: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它的特点是“长间隔”。
■ 空袭警报信号
在空袭已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开始发生的情况下,告知市民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
鸣放方式: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它的特点是“短间隔”。
■ 解除警报信号
在空袭危险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告知市民可以进行消除空袭后果的工作,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鸣放方式:连续鸣放一长声,时间3分钟,它的特点是“无间隔”。
听到警报该怎么做?
■ 听到预先警报信号
要保持镇定,立即关闭所有的水电气阀门、关闭门窗、熄灭炉火、盖严食品和水井等。背上应急背包、扶老携幼,快速进入指定的人防工程或紧急疏散地。
如果此时你身处公共场所,一般不要立即回家,应就近防护或到临时疏散地点掩蔽。
■ 听到空袭警报信号
已经进入人防工程中的公众应安静下来。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公众要就近分散,可以找矮墙、涵洞、墙角、桌旁或桌下进行掩蔽,可以利用手边的头盔、被子、塑料盆、木板等物品保护头部等重要部位。
在室内要避开玻璃窗、高书架、衣柜及吊挂物品等。
在室外则要避开高大广告牌、楼房、吊车及高压线等,远离加油站、燃气站等易燃易爆区域。
■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
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返回家中和工作岗位。同时要在所在单位或社区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灭火、抢修等行动,消除空袭后果。
为在紧急时刻做到快速反应,日常应提前主动了解居住地附近的人防工程位置、应急疏散路线,家庭可储备应急包。
如何寻找
身边的人防工程?
大家可留意身边的人防工程指示牌,也可询问所在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了解居住地、办公场所附近的人防工程所在位置。
家中及办公场所应常备应急包,并定期进行更换。日常建议将应急包放置在家门口等显眼、易拿取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应包含:
求救工具:手电筒、高频口哨,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呼救。
饮用水和应急食品:一人一天需要3升饮用水;食物应按照3天份来储备,最好是罐头等耐存放、易携带、能量高的食品。
急救药品:包括创可贴、止血棉、消毒用品等,以及家中慢性病患者必需的药物。
应急物品:毛毯、防寒用的睡袋、照明用的蜡烛、手电、安全头盔等。
声声防空警报
不仅是历史的回响
更是守护人民安全的信号
居安不可忘危
牢记这些知识点
关键时刻可以多一份冷静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国家应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