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航空执飞的石河子—济南—桂林航班上,两段航程中接连有两位旅客突发身体不适。面对紧急状况,桂林航空乘务组以专业素养高效完成两次机上急救任务。一趟航班两位旅客先后发生身体不适状况,这在航空业界相当少见,桂林航空在万米高空的处置可以说是创下了类似特殊情况处置的“教科书”,赢得旅客连连点赞。
一名旅客情况危急
机组快速响应让他转危为安
“当时旅客脸色煞白,身体已经歪倒在旁边座椅上。”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乘务员张羽佳心有余悸。
张羽佳说,9月2日航班飞行在石河子至济南段,他正和同事给旅客配送餐饮。此时,客舱前方传来了一些喧闹声,张羽佳和同事马上分工合作,同事前往查看情况,张羽佳继续配送餐饮。
等了一会,同事没有返回,张羽佳感觉情况不对,马上呼叫其他同事来接替餐饮任务,自己前往现场查看情况。
旅客吸氧后,身体恢复,机组人员仍然陪在他身边安抚。(桂林航空供图)
张羽佳赶到时,看到一位男性旅客身体已经歪倒在隔壁座位上,脸、唇皆无血色,浑身无力,所幸意识尚清醒。张羽佳凭借丰富的应急处置经验判断情况紧急,迅速通知组员组建三人急救小组,为救援争取关键时间。
此时,乘务长毕惠媛已经接到后舱乘务员的求援信号,随即通过客舱广播发起“寻医求助”。幸运的是,机上一名专业医生及时响应,经初步诊断,判定旅客需立即吸氧缓解。毕惠媛赶紧从应急设备柜取来氧气瓶,熟练协助医生为旅客佩戴。张羽佳全程守在旅客身旁,精准记录用氧时间、旅客神态变化等关键信息。
短短几分钟后,旅客意识逐渐清晰,面色恢复红润,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看到旅客好转后,乘务员仍然陪在他身边,关注他的身体情况。因为恢复良好,旅客还开玩笑说:“没想到氧气瓶这么管用,我没事了!”
虽然旅客这么“自信”,但乘务人员没有放松警惕。考虑到石河子至济南航线飞行时间很长,乘务组开启“专人守护+轮流照料”模式:罗静主动携带氧气瓶坐在旅客身旁,实时询问其身体感受;高宇、杨智田则坚守岗位,随时待命补位。
有乘务人员的救护和陪伴,旅客虽然在途中又反复出现几次身体不适,但都安全度过。航班降落在济南机场时,旅客已完全恢复正常,可自行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临行前,旅客紧握乘务员的手再三致谢:“多亏你们的专业救助和贴心照顾。”
另一旅客突发疾病
机组人员再次贴心救护
航班济南经停时,又搭载了一批旅客。贾女士就是在济南登机的,座位离乘务员的位置非常近。
航班进入济南至桂林平稳飞行阶段后,乘务员杨智田按流程分发餐食时,敏锐发现贾女士双目紧闭,失去意识。杨智田多次大声呼唤,贾女士仍无明显反应。
杨智田立即判断情况危急,第一时间呼叫乘务长毕惠媛,两人迅速处置。他们一起配合,将意识模糊的贾女士小心转移至乘务员座位处——此处空间更宽敞,既便于急救操作,也能减少其他旅客的担忧。
随后,毕惠媛再次通过客舱广播寻医,乘务员罗静放下手中工作,逐排轻声询问,成功找到一名护士旅客并陪同前往救援。
旅客突发身体不适,机组人员快速响应,积极救助。(桂林航空供图)
由于贾女士已经完全失去意识,无法反馈自身情况,乘务组与护士沟通后,果断采取吸氧急救措施,四人急救小组又迅速成型,且分工明确:杨智田取下电子手表为旅客测量生命体征,提供关键急救数据;毕惠媛快速准备氧气瓶并精准调节氧流量;罗静专注记录急救时间与体征变化,高宇则备好纸巾、温水,应对旅客潜在需求,整套操作规范流畅。
经过这些初步急救后,贾女士意识逐渐恢复,身体状态持续好转。此时,机上一名热心中医旅客主动加入救助,在征得贾女士同意后为其进行穴位按摩,进一步缓解不适。
在贾女士恢复期间,乘务人员一直陪伴左右,密切关注她的身体情况,安抚她的情绪。在乘务组与热心旅客的共同照料下,航班抵达桂林机场时,贾女士已能正常行走、清晰交流。
得知贾女士还要从桂林乘车前往柳州,机组人员提出自驾护送她到目的地,贾女士婉拒了,但她说会一直记着桂林航空对她的帮助。临行前,贾女士眼眶泛红地向乘务组致谢:“从发现我不适到急救,你们每个人都专业又贴心,是你们给了我安全感,桂林航空的服务太让人感动了。”
专业操作处置“罕见事件”
书写空中急救“教科书”
记者从航空公司了解到,航班上出现乘客不适的情况比较常见,但连续出现两位旅客不适且都得到及时处置的事例少之又少,所以桂林航空的这次应急处置极为“特殊”。
面对旅客们的点赞,全体机组人员都感到开心。张羽佳说,他执飞17年,这是第一次遇到一趟航班上连续出现两位旅客身体不适的情况。虽然情况紧急,但整个机组配合默契,处置及时,旅客都转危为安。这离不开桂林航空完备完善的应急处置程序以及对乘务员专业的日常训练。
张羽佳介绍,旅客多数情况无法预料自己的身体情况,但从乘务组航前准备会起,桂林航空的应急处置方案已经高效率运转了。飞机起飞之前,如果旅客突发身体不适,机组人员会立刻联系航医,为旅客提供及时的检查和诊断。如果旅客身体状态确实不适合乘机,航司会和旅客协商,提供终止行程或者改签、退票等人文关怀服务。当飞机已经起飞,如果旅客突发不适,所有机组人员都会像本次航班机组一样快速响应,首先迅速组成应急小组,一方面救助旅客,一方面维持航班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运转。
“通常情况下,我们也会广播寻医,如果刚好有医护人员在,我们会严格遵照医嘱配合急救。”张羽佳说,如果航班上没有医生,情况又比较紧急,乘务人员也会给旅客紧急用氧,必要时开展心肺复苏。每一位乘务人员都接受过严格专业的训练,掌握了出血包扎、海姆立克、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询问旅客“是否有过往病史、是否有自备药物”也是专业训练的细节体现。如果旅客情况十分危急,需要更专业的救治,桂林航空会秉承着“生命至上”的原则立刻和地面联系,做好临时就近城市降落和机场接送病患的准备。“只要航班一开门,地面救护人员就会第一时间登机来开展急救和接走病患。”
从石河子到济南再到桂林,两段航程、两次急救,让全程目睹该过程的旅客王先生十分感慨。他说,从开展急救到旅客转危为安,桂林航空响应快速、操作专业、服务温暖,完善的流程不仅展现了机组人员过硬的专业能力,也让旅客感受到了桂林航空对专业的追求,以及平时的训练有素。“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机组人员和航空公司点赞!”王先生说。
来源丨桂林晚报(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任妍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