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桂林走出去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周子昆: “宁可战斗死,决不跪着生”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8-25 10:26:10 我来说说 阅读

  ▲周子昆像。 记者张苑 翻拍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里的抗日英雄墙上有周子昆的照片。 记者张苑 摄

  英雄档案

  周子昆(1901-1941),原名周维宽,字仲和,桂林市人。他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军长征,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他不幸被叛徒杀害,年仅40岁。

  1958年,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批准周子昆为烈士;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换发革命烈士证书;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周子昆入选由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本报记者 张苑

  寻迹桂林:一张写满沧桑的黑白照片

  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里,有一面“抗日英雄墙”,上面有数十位桂林籍以及在桂林牺牲的抗战英雄的照片。一张张黑白照片上的他们长相和装扮不同,但都有着一样坚定的眼神。

  其中,有一张头戴新四军军帽的人像,挂着风霜的面容透出常年征战的痕迹。他就是周子昆。这位出生于桂林的抗战英雄背井离乡,戎马一生,为革命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牺牲后他被安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虽然他留在家乡桂林的仅有这张写满沧桑的照片,但家乡人民从未忘记他。这位从桂林走出去的英雄,他的事迹至今仍在激励着无数的桂林人。

  烽火记忆:戎马丹心为革命

  周子昆190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时期,他在桂军刘震寰部当号兵,后来相继成为上士、事务长、排长,积累了一定的从军经验。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子昆参加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革命斗争。在这之后,周子昆转战闽赣粤湘边界,并在1928年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担任红四军教导队副队长等职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子昆跟随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参加了长征。

  1937年,周子昆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兼任队长,后被任命为该校训练部部长。全面抗战爆发初期,1937年11月叶挺、项英先后赴延安,请示新四军编组事宜。在抗大任职的周子昆特地前往看望久别的叶挺和项英,叶挺、项英对周子昆治军打仗的才华很了解,萌生了揽才之意。此时,中共中央正考虑派送一批骨干给新四军,且拟任周子昆为新四军参谋长,为此,毛泽东还曾当面同他谈过。但是,由于此前叶挺已经联系张云逸担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于是就委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周子昆当即表示,只要是到抗日第一线去,坚决服从调遣。当年12月下旬,周子昆带着派赴新四军的30多名干部离开延安,开赴抗日前线。随后,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周子昆任副参谋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周子昆协助叶挺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在突围前动员部队说:“我们是革命之师、正义之师,宁可战斗死,决不跪着生。”面对凶险环境,周子昆勉励大家:“干革命是随时要准备牺牲的,我们这次虽然失败了,但只是暂时的,不管革命有多少艰险,最后一定会成功。我们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冲出去,找到部队继续战斗!”最终,他不幸被叛徒杀害。

  周子昆牺牲后,毛泽东专门发唁电“沉痛悼念忠诚的革命战士周子昆”,称赞周子昆是“对革命有功的优秀干部”。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