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第一杯奶茶”,为何爆单?

来源: 新闻联播 2025-08-22 10:18:50 我来说说 阅读

  明天(23日)是处暑节气,越来越多的地方气温渐凉。立秋以来,奶茶消费逐步升温,“秋天第一杯奶茶”再次引爆茶饮消费。

  “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自2020年开始,已成为茶饮行业和外卖行业在立秋时节的固定营销节点,历经多年,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透视“秋天第一杯奶茶”,看到什么市场趋势?

  01

  新茶饮的千亿赛道

  “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火热,折射出新茶饮行业的迅猛发展势头。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约为3547亿元,同比增长6.4%,2028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茶饮相关企业超30.4万家,2025年新增1.5万余家。

  从城市里的各式店面到五花八门的风味口感,再到社交平台上的打卡分享,新茶饮不断“出圈”,有何秘籍?

  口味上,新茶饮在保留茶底香气的同时,不断尝试新配料、新口味,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今年立秋期间,全国就有超过100家茶饮品牌进行新品首发,不少融合了桂花等应季味道的新品上市。

  包装上,新茶饮凭借高颜值的包装设计和定制化跨界联名,精准契合了年轻群体热衷拍照打卡、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的心理需求。今年立秋期间,某茶饮品牌推出颜色亮眼的色彩杯,就吸引了众多眼球。

  同时,新茶饮善用营销,通过特色IP或活动吸引更多客流。今年立秋期间,多家茶饮品牌纷纷推出联名活动,从暑期档影片《浪浪山小妖怪》到四川文化名片大熊猫“花花”等,总有一款能契合消费者的喜好。

  更好喝更好玩更有趣的新茶饮,不仅在国内开拓出消费新空间,更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霸王茶姬今年一季度海外市场商品交易总额达1.78亿元,同比增长85.3%;喜茶今年开业的纽约时代广场店,首日销量突破3500杯;蜜雪冰城开出近5000家海外门店,验证了其全球供应链的成熟度……

  新茶饮出海,是“经济账”,也是“文化账”,其产品承载的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出海。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中式饮品成为海外年轻消费者争相体验分享的新潮流,不仅爽快“买单”,还乐于“打卡”。

  霸王茶姬通过包装设计、文化体验活动等讲述中国茶饮故事;喜茶以“中国风门店+社交属性”出圈,在英国伦敦等城市吸引消费者排队体验……

  我国新茶饮行业在供应链整合、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等方面已达全球领先水平,一杯奶茶成为大国品牌输出的灵动载体。

  02

  一杯奶茶的情绪密码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从2020年兴起,多年来热度未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赋予了一杯普通饮品浓厚的情绪价值。

  “秋天第一杯奶茶”,是对生活仪式感的追求。人们希望在平凡的日子里捕捉特别的、充满仪式感的瞬间,而“秋天第一杯奶茶”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有网友留言:“二十元的奶茶,买的是季节更替时的‘小确幸’。”

  “秋天第一杯奶茶”,也是情感表达的载体。点一杯奶茶已成为年轻人社交和传递情感的新潮流,季节变换时的这一杯更多了一分惦念与关怀。

  “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持续火热,反映了我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情绪消费的大趋势。

  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4)》提出了“情价比消费”的概念,即青年消费行为不仅考虑商品本身的性价比,还重视其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

  情绪消费的驱动力来自高度的情感共鸣,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重心理需求。年轻一代成长于物质相对丰裕的时代,对他们而言,消费品早已超越实用功能,逐渐成为消费者塑造个人形象、表达情感的媒介。

  情绪消费代表了当前一类极具潜力的消费升级方向,不仅推动了演唱会经济、“谷子经济”等文旅产业的火热,“情绪+”也为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秋天第一杯奶茶”便是生动的写照。

  “秋天第一杯奶茶”之后,各行业如何搭上“情绪+”的风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但有一点必须认清,抱着“赚快钱”的思路搞噱头、博眼球是行不通的,精准洞悉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推出具有人文内核和情感内涵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制胜之道。

  03

  热潮下的冷思考

  不过,在“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热潮中,也应保持理性的审视。

  “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火爆,带来巨大的运营压力,社交媒体上“晒单”与“吐槽”齐飞。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的奶茶订单出现了严重超时情况,一位网友称,自己看电影前点的奶茶外卖,直到电影结束后才送到。

  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跟风而过度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事实上,一杯奶茶只是迎接秋天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另外,消费者要注意,不少奶茶含糖量较高,饮用需适量。

  此外,商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切不可忽视产品质量和环保问题,要坚决避免过度包装和陷入不良竞争。

  “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火爆背后,有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也有商家的产品创新,供需双向奔赴,共同激发消费市场的巨大活力和潜力。在热潮中沉淀经验、筛去“泡沫”,季节限定的热度,将更好转化为滋养行业长远发展的持久力量。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