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终于找到你了!这50块钱你一定要收下,当年要不是你帮我,我真不知道该咋办!”8月,初秋的灵川县大境瑶族乡政府大院里,盛家梅阿姨手里紧紧捏着一张平整的50元纸币,执意塞到工作人员石明艳手中。这一幕跨越六年的还钱场景,在秋日暖阳下显得格外动人。
灵川县大境瑶族乡乐育村委大王坪村民小组的盛家梅,现年60岁,这场触动人心的还钱故事要从2019年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说起。当时盛阿姨因丈夫去世,需要她独自负担孩子的学业及家庭开支,生活十分拮据。一天她揣着仅有的4块钱赶早班车到乡政府办理业务,没想到车程比预想的远,4块钱车费花得一分不剩。当她赶到乡政府时,早已饥肠辘辘,想着还得继续前往县城办理业务,饥寒交迫、身无分文的她急得手足无措。
乡政府工作人员石明艳得知盛阿姨的窘境后,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身上仅有的50元现金:“阿姨,这点钱您拿着应急,先去吃点饭,别饿坏了肚子,不够再跟我说。”盛阿姨接过钱时,手指都在发抖,反复念叨着“谢谢,不过不用给这么多”,眼眶里的泪水混着感激如决堤般落了下来。
后来在国家政策的帮扶及全家人的努力拼搏下,盛阿姨家逐渐渡过了难关,脱了贫,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但她心里始终装着一件事:当年借的那50元钱,一定要亲手还回去。由于当时没来得及问工作人员的姓名,加上自己视力不好,没记得清工作人员的长相。要还上这笔账得去乡政府慢慢找人。
因常年在外务工,一直没时间回乡,今年8月,盛阿姨特意请假挑了个工作日早早来到乡政府,经过多番询问,终于在办事大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石明艳。“姑娘,您可能早忘了,但我记了六年啊!那时候我身上一分钱没有,你那50块钱不光帮我解决了温饱难题,还让我顺利赶上了回家的路。更让我感受到了政府大院里面的温暖。那年天气很冷,我的心里却很暖。”盛阿姨的眼里饱含泪水,声音带着哽咽说着满是感激的话语。
石明艳早已不记得这件小事,听盛阿姨一说才慢慢回忆起来:“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有难处搭把手是应该的,这么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没想到您记了这么久。”两人在相互感动中相视一笑,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50元,在如今不算高额款项,却在六年前成了照亮群众生活的光;六年,不算漫长,却见证了干群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场跨越时光双向奔赴的还钱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鱼水情”的真谛——基层干部的点滴善举,是聆听群众诉求的真实写照;群众的感恩之心,是对基层工作肯定的最美回馈。在平凡的岗位上,正是这一件件暖心事,让干群连心的纽带更加牢固,让为民服务的初心更加滚烫。
(通讯员 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