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原来是这个意思

来源: 新华网 2025-08-02 10:06:47 我来说说 阅读

  夏日蚊虫增多,被蚊子咬后若出现高热、关节肿痛等症状,需警惕基孔肯雅热。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杜庆锋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教你认清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做好科学防护!

  1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原来名字里面就有答案!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病毒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而得名,在当地语言中,“基孔肯雅”意为“变得扭曲”或“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这也反映了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

  2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伊蚊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其体内繁殖2~10天。之后带毒伊蚊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3

  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

  这三点要警惕!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表现较为明显,主要有三大特征: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可能持续1-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即退烧后再次发热。

  •出现皮疹: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5天,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

  •关节剧痛:这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常因关节肿胀、疼痛而行动受限。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

  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

  4

  和登革热分不清?

  关键看这两点!

  同样由蚊子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很容易被混淆,但两者的核心区别很明显:

  登革热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肌肉痛为主,常伴随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而基孔肯雅热主要攻击成纤维细胞,以剧烈关节痛为典型表现,出血症状少见。

  专家特别提醒,如果不能明确区分就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登革热患者的出血症状,加重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关节损伤。因此,当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皮疹等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应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接受针对性治疗。

  5

  预防是关键!

  防蚊四招请收好

  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疫苗,防蚊灭蚊是阻断传播的核心手段:

  1.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如花盆托盘、空瓶等),杜绝蚊子滋生环境;

  2. 定期灭蚊:家中可使用蚊香、灭蚊剂等,降低蚊虫密度;

  3. 避开高峰:日出和日落前几小时是蚊虫活跃期,尽量减少前往蚊虫密集区域;

  4. 加强防护:使用驱蚊药、中药香囊等,外出时穿长袖衣裤,减少叮咬风险。

  别看蚊子小,“咬”出病来可不得了!夏日蚊虫多,牢记这些知识点,做好防蚊措施,才能安心度夏~

  赶紧把这些实用信息转发给家人朋友吧!

  文案:别培辉 陈凯昊

  鸣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广东频道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