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七星区打造文明实践赋能基层治理“七星模式”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5-07-24 11:12:25 我来说说 阅读

  桂林市七星区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机融合路径,以文明实践为抓手,不断提升“中心-所-站”三级阵地服务能力,拓宽服务渠道、活动宣传载体,提质文明实践服务,以价值引领、资源整合、多元协同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造了党建引领、机制创新、精准服务的文明实践赋能基层治理“七星模式”。

  据了解,全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6个、实践站52个,培育了“五春行动守护漓江志愿服务”“五彩先锋课堂”“阳光志愿服务联盟”“多彩暑期公益课堂”等50余个特色项目,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触角延伸到企业、乡村、社区、学校。据统计,该区荣获广西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广西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个;连续8年获评自治区平安县(市、区)。“五春”行动守护漓江志愿服务品牌荣获2022年桂林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创新志愿服务“精准机制”  破解百姓身边难题

  “小区污水管道堵了,污水外溢,臭味难闻,经排查是空明东路2号相邻小区的排污管道堵塞导致的问题。我们居民协调不了,请社区帮忙!”近日,市政小区居民联系七星区空明社区寻求帮助。

  空明社区党委接到求助后,立即启动“六方会商”机制中的“急事现场议”流程,由社区党委书记带队,第一时间召集市政小区物业、业委会代表、空明东路2号相邻单位相关负责人、周边门面经营者共同商议,现场达成了共识。仅用4天时间,市政小区和相邻小区的污水管道便恢复畅通,路面也全部冲洗干净,臭味消失无踪。“社区牵头快、各方配合好、志愿服务精,这才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小区居民们纷纷点赞社区“六方会商”机制的高效能。

  空明社区是桂林市七星区“全国文明单位”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该社区依托“六方会商”模式,充分整合资源,成立41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2800余人,涌现了像“修理达人”秦小毛、“理发达人”陈曦、张桂燕、“心理辅导达人”贺一娉、“书法达人”徐金耀、“声乐达人”刘彦、白抗美等众多各有专长的志愿者达人。该社区也通过“五单模式”为群众提供理发、义诊、维修、声乐、书法、政策咨询等30多种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样板。

  桂林市七星区依托“漓东微志愿”微信小程序,推行心愿清单、服务菜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模式”,在志愿者和群众需求之间开辟一条对接精准的“绿色通道”。针对辖区残疾人、孤寡、重病、高龄等人群,还特别提供“足不出户”办事服务,推动志愿便民服务事项在社区下沉,实现“一个电话解决问题”,让居民少跑路、不跑腿,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指数。

  创新志愿服务“品牌机制”    满足多元发展需求

  7月17日,七星区社山桥社区志愿者相约在漓江畔,以蓝天为幕、碧水为席,共同开启“小舞台 大梦想”第二十八场“漓江有约、净山护水”公益演出的绿色篇章。100余名志愿者们以歌舞为媒,以诗乐传情,以行动美化漓江,在桂林“母亲河”边绘就一幅“净山护水”的绿色画卷。

  “小舞台 大梦想”公益演出和“群剧七星”是七星区委宣传部近两年来培育的社区“文明惠民”的创新“品牌”,通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模式,以“由群众写、请群众演、给群众看、让群众评”形式,持续推出了《芳华》《文明七星》《你好阳光》等多部原创公益性文明短剧,实现“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的理念,超过万群众参与才艺展示和演出,让群众文艺成为城市文旅的鲜活名片。

  “自2022年舞台开始演出以来,每月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演出活动。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舞台扩展至漓江码头、乡村驿站等更多公共空间,围绕城市文明大主题,持续打造‘山水里的百姓剧场’。”七星区社山桥社区党委书记周翠花介绍。

  此外,“五春”行动守护漓江志愿服务品牌也是桂林市七星区近年来持续打造的服务“王牌”,通过“送春风、育春笋、化春泥、拓春耕、传春声”五大特色行动,开创群众自主保护漓江的常态化模式。精心打造了“漓江保护宣讲微课堂”“江岸阳光课堂”“环保法律讲堂”等特色理论阵地,持续开展“石榴红护漓江绿”“为漓江梳妆”“争当漓江卫士”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带动38万人次参与生态治理。组建“兴村富民”志愿服务队,开展“百企入村富农家”“畔塘民宿体验”等活动,培育出莲花园生态田园、“一米阳光”生态花园、江树露营基地等“乡村+”生态游项目。七星区沙洲村成为漓江边的亮丽名片,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田园综合体区域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6000余元跃升至2024年的2.16万元。

  创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激活文明实践源泉

  “走出去学、沉下去听、回来就做,一定要把我们的村子治理好。”今年,七星区朝阳乡合心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文明积分管理办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等系列举措,探索出一条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打造了“桃花源农庄”“冷家村文化艺术基地”等近郊旅游休闲“网红”打卡地,有效激活了乡村文明发展内生动力。

  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局面,朝阳乡合心村“两委”成员赴先进村考察学习治理经验,深入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合心村文明积分管理办法》《合心村村规民约》和《合心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新《村规民约》融入移风易俗、民族团结等新要求,《文明积分管理办法》则建立起涵盖民生基础、文明风尚、乡村建设等8大类26项指标的文明评价体系,让居民积极主动通过志愿行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小积分’能撬动‘大治理’,好村规能涵养新风尚。”朝阳乡合心村党总支书记秦勇喜表示,“这些修订村规、推行积分的新举措,能够更好地调动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文明积分制的内涵与外延,线上线下同步推行,持续优化治理模式,加强与周边乡村的交流合作,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共绘乡村新图景。”

  桂林市七星区陆续在基层创新推出了“时间银行”“文明积分”“微志愿线上兑换”等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者通过参加志愿服务获得服务积分,积分可兑换社区服务或商品,形成“服务——积累——回报”良性循环。穿山街道七星村文明实践站通过“积分制”扎实推动移风易俗,将宴席标准、彩礼金额纳入评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减少80%。目前,全区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910支,注册志愿者近10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王亚东)


责任编辑:雷渝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