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桂林市七星区理论宣讲交流会暨“青蓝工程”阶段总结会在高新开发大厦二楼多功能厅召开。“青蓝工程”的第一期学员正式“出师毕业”,将跟随导师学习理论宣讲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期学员。
在活动现场,学员们和导师依次上台发表结业感言和结业寄语,学员向导师献上了谢师礼物及鲜花。黄媛、丁雨荷、陈国晓三名学员创新宣讲模式,通过宣讲、朗诵、音乐、舞蹈等多元化形式,用一场跨越时空的汇报演出,“沉浸式”展现了黎洁霜、黄文秀两位不同时代有志青年的献身故事和年轻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
“‘青蓝工程’是七星区委宣传部根据自身实际,创新开展的年轻理论人才培养的课堂。第一期学员在‘导师制’培育体系下快速成长蜕变,成为了辖区各单位的基层宣讲骨干。通过这样的接力培养形式,发现和锻炼更多的理论人才,通过边学、边听、边做,实现宣讲与实践良性互动,传承‘理响七星’的使命任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七星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阳明表示。
据了解,2024年,桂林市七星区“青蓝工程”正式启动。桂林市七星区围绕基层理论宣讲的人才培育、内容供给、形式创新等需求,整合党政资源、高校智慧、社会力量,通过锻造“青蓝工程”培育链、创新“多维融合”传播法、定制“分众化”宣讲菜单等三大举措打造“理响七星”宣讲炬阵。已经累计开展导师示范课、学员试讲会等50余场。
同时,该区积极创新理论宣讲的模式与形式,精心编排党史情景剧《信仰之光》,将苏蔓、罗文坤、张海萍舍生取义的事迹搬上舞台,制作推出《从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变迁学党史》《青年担当 七星区“00后宣讲员”登场》等一批微视频,形成《呵护绿水青山 唱响田园牧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华侨农场开花结果》《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东江实践》等一批沾满泥土气、饱含民生情的精品课。学员通过参与群众基层活动、矛盾调解、政策解读等实战宣讲,从“理论小白”成长为“百姓名嘴”。他们蜕变的故事吸引了辖区更多干部群众加入理论传播行列,所展示的教学内容、开展的活动,让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辖区群众反响热烈。
通讯员:王亚东 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