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娟 通讯员刘强磊)7月4日,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召开,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揭晓。在全区160项获奖科技成果中,桂林市凭借42项获奖成果脱颖而出,占总奖项数超四分之一,彰显出强劲的科技创新实力。
作为广西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此次桂林斩获的42项大奖涵盖多个重要类别。其中,自然科学奖1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企业科技创新奖1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42项获奖成果中,由桂林单位牵头完成的达29项,占比69%,充分展现了本地科研力量的主导作用。
从获奖项目来看,桂林理工大学牵头的“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灾变机理与控制方法”、广西师范大学牵头的“复杂约束下跳变系统分析与控制”等成果荣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牵头的“跨域场景下集群无人机/船协同测绘关键技术与应用”摘得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的“高比能锂电三元材料低碳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斩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些成果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
在此次广西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荣获广西企业科技创新奖。该奖项“含金量”极高,每年全区获奖企业不超过3家。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桂林企业已连续三年斩获此项殊荣。2022年度、2023年度分别由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获得。这三个年度获奖企业既有桂林本土成长企业,也有央企科研机构改制企业以及招商引资入桂企业,企业类型多元,充分体现了根植于桂林的创新基因具备为不同类型企业科技赋能的强大支撑力,也进一步凸显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创投入强度始终保持广西前列。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成功研制生产了我国首台真三轴六面顶液压机、首条稀土熔盐电解自动化生产线、首条甜菊糖生物合成生产线、民航大飞机轮胎等一系列标志性战略新产品,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充分发挥桂林高校、科研资源优势,通过成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专班、建立桂林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与浙大控股集团合作共同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政策扶持、资金引导、深化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产业重大技术攻关,加速优质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扎实推进高质量“科创桂林”建设,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强大科技动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桂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