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青狮潭

来源: 桂林晚报 2025-07-07 09:41:28 我来说说 阅读

一次导航失误,让我与青狮潭有了亲密接触。

那天,我带儿子去灵川县江头村的爱莲家祠参观。参观结束,我本来打算原路返回,可开动车子上路后才发现走过的路也不好认。因为腾不出手,所以我叫儿子搜索一下车载导航,找回家的路。不承想,那小子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把我带上了一条完全陌生的新路。想着地球是圆的,再绕也能回到家,我也懒得停车重导,便循着地图上的绿色线条一路前行。

图片

青狮潭(资料图片)

下午五点半的斜阳,像镏金似的涂在前挡风玻璃上,有点刺眼。我专注于新路和中控屏的线路,根本没有工夫看路边的风景。直至车子转过一道山弯,一片比挡风玻璃上的阳光还刺眼的金光撞入眼帘,我才放缓车速,抬眼眺望。眼前一个大湖漫向远方,浩渺的湖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漾起碎金点点。湖心的小岛与远处的山峦,远近有致、参差不齐,恰似犬牙交错,与波光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儿子兴奋地指着窗外说:“哇,好美的地方!这是哪里?”这个地方我也是第一次来到,不过凭以往的认知,我猜这就是青狮潭水库了。

被眼前的景色震撼,我将车停下,想怀抱这片山水,或者被它环抱。青狮潭水库由于去年腾库维修,加上今年夏天才两三场大雨,此时的湖水尚未丰盈,湖面到路面还有几百米的距离。我们沿着别人已经踏出的土路走到水边,及至跟前,湖水与远处看的又不一样了。这水极清,轻轻漾着,透着寒气,水下褐色的库底泥清晰可见,宛如丝滑的巧克力,被一层厚厚的玻璃封存。因湖边没有遮挡物,我们走在阳光下难免有些热。儿子按捺不住,小心翼翼地想踩到水里去。就在这时,一位年纪五六十岁的筏工撑着竹筏从湖面悄然而来,他和气地问我们:“要乘竹筏游湖吗?”我看了看天色,虽沉醉于眼前美景,但考虑到时间不早,只好婉拒。筏工并未纠缠,脸上依然挂着和善的笑容,闲聊了几句后,便又撑着竹筏,无声地朝着金色而广袤的湖心划去。

婉拒了筏工,我还阻止了儿子再次戏水的尝试,因为清澈的水反而容易让人忽视它的深浅,我担心他不小心踩空掉进去。我们沿着湖边走了一小段,儿子被晒得有点蔫,加之既不得坐竹筏又不能玩水,他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只好决定先返程。

回到马路边,我举目四望,只见青狮潭静静地躺在群山的臂弯里。岸边的景色层次分明,去年的水位线宛如一条天然的分界线:水位线以下,大片土地裸露着,长着些低矮的杂草。水位线以上,农民的果园和田地错落分布。柑橘园里,果树郁郁葱葱,树叶泛着油亮的光泽,像被精心打过一层蜡;稻田里灌满了水,却还未插秧,平整如镜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有一两只白鹭从杂林的树梢上翩然而至,优雅地降落在水田中,弓着脖子寻觅着水中的小生物。再往上,就是我们脚下的柏油路。这条路将路下方的农作物与路上方的原始植被分开,但不生硬,与水库的水位线似平行又不完全平行地伸向远方。恕我词穷,目光所及,除了借用《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来描述比较贴切外,再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语言。

图片

青狮潭畔的紫云英(资料图片)

驾车重新起程,后视镜中,青狮潭的身影渐渐变小,直至消失。但那片金色的湖面、远处的山峦、悠然的竹筏,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对青狮潭竟有些留恋起来。还好,武陵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遗憾,我将不会重演,因为这处迷人的风景不但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而且我在离开前,还用手机做了定位,这种方法比武陵人的科学、精准。

青狮潭,我还会再来的。

来源丨桂林日报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申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