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坚守八十年 一家四代为英雄守墓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2025-05-14 11:38:54 我来说说 阅读

  1945年抗日战士卢恒寿在荔浦牺牲 当地村民把他葬入家族墓地并立碑

  一句承诺坚守八十年

  一家四代为英雄守墓

  在荔浦市花篢镇上岭脚村三界坪莫氏家族墓地里,安葬着一位与莫家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卢恒寿。

  1945年春,卢恒寿在当地抗日战斗中牺牲。受到英雄气节感染,莫家族人打破族规,在家族墓地里为他立下了英雄碑,由此开启了四代人的守护。这座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冢”背后,安放着中华儿女共御外侮的热血忠魂,见证着超越生死的精神传承。

  近日,卢恒寿的亲属来到荔浦,与仍在守护这座英雄墓的莫家人见面。持续了80年的守护,莫家人终于等到了英雄和家人的团聚。

  忠魂埋入家族墓地

  四代人守护英雄墓

  卢恒寿长眠的地方,是荔浦市花篢镇上岭脚村三界坪。在村东,田地边上有一个稍微隆起的土丘,就是莫氏一脉的家族墓地所在。

  作为当地的“大姓”,莫家家规甚严。根据传统,家族墓地原本只能埋葬本姓家人,血脉亲人在这里落叶归根。不过,记者在这里却看到了一块特殊的墓碑,卢恒寿被葬在最接近土丘顶部的位置。碑文上记载了卢恒寿胞兄、侄子、侄女等亲人的信息,卢恒寿生前所在的部队名字、经历的战役也记得清清楚楚。

  莫家人介绍,卢恒寿和莫家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每年清明,大家就像祭奠其他血脉亲人一样,用最朴素的方式,为这位故人献上香烛纸钱。

  今年56岁的莫希兵告诉记者,家族里流传着卢恒寿的事迹。卢恒寿大约牺牲在1945年春天。当时荔浦自卫队在两江(现荔浦双江镇)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后来,莫家的年轻村民莫佑来与同村的罗常贵不顾危险,将一位身负重伤的战士带回了村子,但其终因伤势过重牺牲。

  莫佑来敬佩战士为国捐躯的义举,就和当时家族里的长辈提出将他埋入家族墓地的想法。莫家为这位战士选了一块“宝地”。抗战胜利后,莫佑来了解到这位战士的信息并刻在墓碑上。这位战士就是卢恒寿。

  从此之后,莫家人便有一个代代相传的承诺:“这里埋葬的是抗日英雄,我们要把他当家人一样,世代守护。”莫佑来临终前把为英雄扫墓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儿子莫运有。莫希兵则是家族里第三代扫墓牵头人。

  如今,莫佑来已经过世,就葬在距离卢恒寿墓地不过十步远的地方,当年守护英雄墓的承诺,依旧在莫家代代相传。

  莫玉秀是英雄墓的第四代守护者,是莫希兵的侄女。前不久,在卢恒寿的墓前,她带着儿子仔细清除杂草,又插上花束。莫玉秀对儿子说:“这是抗日英雄,今后,守护、祭扫的责任你也要担起来了……”跨越80年

  英雄亲属前来祭扫

  80年间,莫氏家族以最质朴的方式守护着这座英雄墓,每年清明,除草、培土、上香从未间断。这位葬进家族墓地的“外人”,在莫家人眼里早已成了至亲。

  不过,莫家人始终有一个心愿——从莫佑来开始,就试着寻找卢恒寿的亲属,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结果。

  莫玉秀说,今年清明时,家里长辈祭扫时再次提起寻找卢恒寿家人的事,她也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寻人。她没想到,转机出现得如此之快。

  4月26日,荔浦市公安局花篢派出所所长唐周华到莫玉秀的理发店走访,莫玉秀就向他提起了这件事。

  看到莫玉秀手机里的碑文照片,听到一家人守护抗日忠魂的故事,唐周华当天就随莫玉秀来到墓前,逐字辨认墓碑上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唐周华找来了档案馆里的《荔浦县志》,发现其中确有记载,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发生在当地的两江战役中牺牲了一位名叫“卢长寿”的战士,他的战斗事迹、所在部队都与碑文高度吻合。

  为了确认“卢长寿”是否就是“卢恒寿”,唐周华在荔浦市档案馆的协助下,最终找到了卢恒寿阵亡的登记档案,证实“卢长寿”正是“卢恒寿”。在一份“荔浦县军民抗敌伤亡表”中记载:卢恒寿是荔浦县自卫队少尉分队长,1945年5月作战牺牲于两江街,当时年仅25岁。

  之后,唐周华又从碑文中卢恒寿亲属信息入手,最终发现南宁市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可能与卢恒寿有亲缘关系。不过,根据户籍信息,该老人今年3月刚刚去世。于是,唐周华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张宁润。

  张宁润目前在南宁定居。他告诉记者,母亲就是荔浦人,但自从和父亲结婚搬到南宁后,没有再回过家乡。1945年牺牲的卢恒寿是母亲的四叔,是他的四叔公。他曾听母亲提起过卢恒寿抗击侵略者在战斗中牺牲的事情,母亲也多次表示想找到卢恒寿的下落,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

  得到唐周华提供的信息后,张宁润立即把它发到家庭微信群里,提议回荔浦看一看。除了身在南宁的家人外,一些已经搬到广州生活的家人也纷纷响应。

  5月3日上午,来自南宁、广州两地一支20余人的寻亲队伍,在莫家人和唐周华的带领下,来到卢恒寿的墓前祭扫。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也有充满朝气的孩童。

  在现场,莫玉秀有些激动,喊出了一句:“太爷,家人来看你了……”莫家持续了80年的守护,终于等到了英雄和家人的重逢。

  承诺会一直延续

  守护将传承下去

  莫家人与卢恒寿亲属的见面,并不是守护故事的结束。

  “我们一定会把这份承诺一直延续下去。”在墓前,莫玉秀拉着15岁儿子的手郑重地说。

  “看到四叔公被莫家人安葬在家族墓地里,莫家人叫他‘太爷’,我的心灵受到震撼。”张宁润说,“这80年来,四叔公一直被当成英雄和家人,真的让人很感慨。当年做出这个决定的莫家人虽然和四叔公没有血缘关系,但身上的爱国热血一定是相通的。”

  张宁润告诉记者,在完成祭扫后,一家人还专门观看了关于两江保卫战的历史资料,了解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抗击侵略者的故事。

  “到了晚上,我给远在新西兰留学的女儿打去了电话,特意跟她说了自己在荔浦的经历,以及莫家人守护四叔公的故事。”张宁润说,“爱国是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不变的信念。莫家人用代代守护让这腔爱国热血在家族中流淌,我也希望女儿始终记得祖国,记得那些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亲历此事的唐周华感慨良多,对于生于和平年代的人,那些曾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的抗战英雄,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历史课本之上,更在这一座座英雄墓碑之上。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莫家人80年守护英雄墓的故事,让人看到了一份有血有肉的爱国情感,他们的举动令人钦佩,值得不断发扬。

  记者周子琪 陆鑫 文/摄(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