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车将患者转移到楼下,民警、消防合力救援。(三里店派出所供图)
陈女士为派出所民警丁志强送上锦旗。 (三里店派出所供图)
消防救援人员将窗户拆开后,吊车稳稳吊起“吊床”,将陈女士丈夫吊送下楼。 (图片来自“桂林断桥门窗源头工厂”视频号截图)
为救助陈女士的丈夫,救援人员最终从此处开窗,用吊车将患者“送”下楼。 记者苏文娟 摄
昨日,居住在七星区漓东街道毛塘路社区的陈女士联系到本报记者,希望通过晚报,向三里店派出所的民警、七星区消防救援大队以及120急救人员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前些日子,陈女士的丈夫突发大出血,情况万分危急,然而患者体重超重,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最终,在多方力量的齐心协力下,患者被成功送往医院救治。陈女士动情地说:“真的特别感谢那些伸出援手的民警、消防队员、急救人员,还有周围那些热心的好心人。”
患者体重350斤 “吊车”出动上演生命接力
回想起4月27日对丈夫的救援,陈女士至今仍心有余悸。她家住在七星区漓东街道毛塘路社区的一栋老房子五楼,丈夫因病常年卧床。那天,丈夫突然吐血,鲜血呈喷射状溅满一地,陈女士瞬间慌了神,手忙脚乱地拨通了派出所的求助电话。
三里店派出所值班民警丁志强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往现场。一到现场,丁志强便意识到情况的棘手程度远超预期。这栋老房子楼道狭窄,而陈女士的丈夫由于疾病缠身,体重竟达350斤。家属、民警、医护人员都无法将他安全抬下楼。可患者此刻正大出血,生命正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此时,民警、120急救人员和七星区消防救援大队都已抵达现场。众人迅速围拢在一起,共同商讨救援方案。消防人员建议陈女士找专门的吊装工作人员帮忙,用吊车把患者从楼上吊运下来。陈女士和消防救援人员一起在网上搜索,找到了一家玻璃安装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得知是救人,二话不说,立刻安排吊车紧急赶赴救援现场。丁志强也立刻行动起来,协助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周边围观的群众,全力维持现场秩序,为救援工作营造出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经过勘察,大家决定从客厅窗户入手,由消防救援人员将窗户拆掉,然后吊装工作人员将陈女士的丈夫和床固定在一起,其他人员分别在楼上和楼下护送接应。等到“吊床”慢慢从窗户穿出,并安全落地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紧接着,丁志强与消防员小心翼翼地合力托住“吊床”,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确保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患者被顺利抬上救护车。随后,患者被紧急送至医院,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目前已成功止血,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热心关爱如暖流 借晚报传递感恩之情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各方力量紧密协作、无缝配合,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陈女士对公安民警、七星区消防救援大队以及120急救人员充满了感激。
陈女士说,由于丈夫的特殊情况,这些年她没少麻烦大家。丈夫患病已有20多年,这几年一直卧床休养。因为体重过重,家里的普通床和椅子都被压坏了,两三个成年人搀扶他都十分吃力。今年上半年,丈夫发病需要送医,陈女士一个人束手无策,只能打电话向民警求助。当时出警的也是丁志强和他的同事,他们两人一边用力搀扶着陈女士的丈夫,一边像哄小孩子一样轻声安慰,让他稳定情绪,配合下楼治疗。从五楼到一楼,丁志强和同事累得满头大汗,最终成功将陈女士的丈夫送上了救护车。
这次救援,陈女士又见到了熟悉的“丁警官”,消防救援人员也积极为她出谋划策,这让陈女士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如果不是他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我都绝望了。”陈女士说起这件事,眼中泛起了泪花。
考虑到陈女士丈夫的特殊情况,丁志强还和她约定,等丈夫出院回来,会继续帮她把患者送回家。陈女士所在的工作单位桂林技师学院得知她家的情况后,也迅速组织了慰问活动,前往医院看望陈女士的丈夫,并送上一笔慰问金。
“如果不是这些人,我喊‘救命’都来不及。”陈女士感慨地说,她要感谢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公安民警与消防救援人员、急救人员的担当作为以及她工作院校的暖心慰问,为他们一家撑起了生活的希望,也让她真切感受到了身边的温暖与力量。
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