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导览到脑机交互AI 让文物“活”起来
机器人馆员“小灵”
带游客穿越千年
灵渠博物院近期迎来了一位机器人馆员“小灵”,它能为游客提供问答咨询、智能讲解,还可为游客提供拍照表情包、播放音乐娱乐等。上岗不足半月,“小灵”就收获了众多游客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好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如今桂林的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AI赋能展览体验,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间。这场由AI掀起的博物馆变化,正让沉默的文物穿越时空,游客的一句提问、一个手势,都可能触发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机器人馆员“小灵”上岗
“你好,有什么需要可以跟小灵说。”“小灵可以带你参观。”……近日,一位机器人正在灵渠博物院一楼进门处热情招呼游客,它就是灵渠博物院的新成员——“小灵”。“小灵”身高1.2米,配备14寸大屏,不仅可以免唤醒主动问候迎接游客,还可以为游客解答关于灵渠博物院和灵渠历史文化的问题。
记者看到,“小灵”显示屏上有“参观展厅”“免费讲解”“展厅带路”“跟我聊天”“天气预报”“合影拍照”等多项功能。记者点开免费讲解选项,有全部点位的讲解线路,可以自主选择馆内任一点位作为起始路线开始讲解。全程讲解需一个半小时,近80个点位,每讲解完一个点位,“小灵”可自动前往下一个点位进行讲解,游客中途可以选择跳过或选择某个点位。记者选择“石斧”点位,“小灵”就带着记者前往“石斧”点位,并停留在“石斧”点位前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与展板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更简明清晰易懂。灵渠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王国楚介绍,“小灵”讲解的内容是展板内容的延伸,游客一边看展板一边听“小灵”讲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灵渠的历史文化故事。
“‘小灵’还具备超强学习能力,通过智能化、互动化的方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导览服务。只要将相关内容整理好一键上传,便可自动完成泛化及训练,随即部署成功,华丽变身为能力突出的‘老员工’。”王国楚告诉记者,“小灵”涵盖超多领域知识,可以与游客进行深度互动交流,在为游客排忧解难的同时,它更像是一名时光信使,带着游客穿越千年时光,领略2200多年前的水利奇迹,感受灵渠的独特魅力。
为游客带来多维的展览与体验
“小灵”的出现,让市民、游客眼前一亮。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小朋友追着“小灵”聊天,听“小灵”讲解展品的故事。工作人员介绍,“小灵”刚推出来的第二天,有一个小男孩追着“小灵”问了一下午关于灵渠的内容。“五一”假期期间,来找“小灵”玩的小朋友更多。带着孩子看展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刚入灵渠博物院的大门就被机器人“小灵”吸引了,她觉得机器人“小灵”让孩子提起学习兴趣,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在玩乐中学到知识。
“我曾来过很多次灵渠博物院,每次看到玻璃柜里的老物件就很想深入了解一下,但却无从入手。”正在现场参观的刘女士说,“五一”假期期间,她再一次来到灵渠博物院,遇见了“小灵”,花了一个半小时听完了“小灵”对馆内文物的讲解,还跟“小灵”深入探讨了与灵渠有关的事情。她觉得“小灵”的讲解更生动形象,是她不曾体验过的参观方式。
智能AI机器人通过增强互动、提升个性化服务,不仅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到深度共情,也为博物馆注入新的生命力。
对于灵渠博物院而言,智能AI机器人作为技术落地的核心载体,通过智能导览、虚拟策展、互动体验等创新模式,不仅让展览形式突破物理限制,更让观众从被动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博物院也正从传统的文物陈列向沉浸式体验转型。
王国楚告诉记者,AI机器人实现了从“标准化讲解”到“千人千面”的体验升级,不只是单方面输出,而是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情感化的文化服务。“小灵”的上线,为灵渠博物院增添了智能互动新体验以及更高的关注度,也让观众与文物之间产生更生动、更深刻的文化共鸣。
科技赋能文博场馆
王国楚介绍,部署智能导览机器人,并不是灵渠博物院的首次尝试。此前灵渠博物院曾利用AI创作了“让文物活起来”“复活历史人物”“复活灵渠历史照片”等12部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万次。灵渠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接入DeepSeek大模型,访问可直接在公众号对话框与AI大模型进行交流;打造AI助手“灵小博”小程序,实现24小时文物知识问答、研学及文创推荐等。
目前,灵渠博物院正在构建智能服务矩阵落地,推出虚拟数字人“灵小渠”与“灵小博”,利用数字人打造线上线下多维度场景应用;根据虚拟数字人“灵小渠”和“灵小博”的形象,部署两台全息数字人交互屏,游客直接与数字人进行交流对话、定位导航和讲解。下一步,灵渠博物院将探索更多现代科技助力智慧博物院建设的发展途径,强化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讲好灵渠故事,传播灵渠文化。
这场在AI技术的赋能下,博物馆展览与观众体验从“静态陈列”到“动态交互”、从“单向输出”到“多维感知”的变革,参与者不只有灵渠博物院,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博物馆也在尝试更多可能。
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就推出了AI导览小程序,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看到感兴趣的文物,用手机拍下照片就可以看到专业且生动的讲解,并针对不同年龄段,提供定制讲解风格;游客还可以参与趣味寻宝游戏,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文物知识;也可以和AI智能助手一起探讨历史。桂林博物馆引进AI智慧导览设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灵渠博物院副院长邹籍双表示,AI技术对博物院的革新,绝非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一场从文化感知、传承方式到社会参与模式的深层变革,不仅创造新奇体验提升运营效率,也构建了一种更具包容性、互动性与可持续性的文明对话机制,让文化遗产真正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纽带。未来,博物院将尝试更多可能,深度结合技术创新与人文深度,让文明以更鲜活的方式抵达人心,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记者石艳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