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桂林两会“代表通道”首次开启 看看代表们说了什么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4-10 16:17:58 我来说说 阅读

  2025年桂林两会“代表通道”首次开启

  看看代表们说了什么

  话经济、讲创新、谈企业、聊保护

  


  ▲邓世文

  


  ▲张文涛

  


  ▲谢元钢

  


  ▲黄高远

  □本报记者陈娟/文 何平江/摄

  一年一度的桂林两会如约而至,今年“代表通道”首次开启。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共举办两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8位来自不同县区、不同行业的市人大代表走上“通道”,分享追梦故事,畅谈履职心声,传递信心力量。

  在第一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邓世文、张文涛、谢元钢、黄高远4位代表分别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人工智能、企业自主创新、“两个保护”等方面接受记者采访,畅谈履职情况,共谋未来发展。代表们表示,将立足岗位,干字当头,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桂林篇章贡献代表力量。

  “拼”字破题 锚定“1+3+3”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州县以‘拼’字破题,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全州县委书记邓世文代表亮出了去年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1.62亿元,增长5%,增速排全市第二,高于全区、全市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7.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0.3%,两项指标增速排全市第一;一产增加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全市唯一破百亿的县;三产和限上零售、住宿、餐饮业增速均排全市前三;全年荣获国家级荣誉及创新成果16项,成功摘得“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金字招牌。

  “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坚持干字当头,奋力完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5%的目标!”谈及今年工作,邓世文满怀信心,面对2025年“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全州锚定“1+3+3”目标——紧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个重点”,做强农业现代化、文旅融合、新型城镇化“三篇文章”,确保安全底线、生态红线、社会大局“三个稳定”。

  深化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为传统米粉产业植入“数字基因”;在湘江战役纪念园打造VR沉浸式体验馆,让红色历史“活”起来;加速推进投资12亿元的轻纺产业园,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同步完善教育、医疗配套,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

  “既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稳。”邓世文说,全州作为经济大县,要挑大梁作贡献,多措并举壮大工业经济,突出工业招商,“吃干榨尽”全产业链,加快建设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为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全州贡献。

  让AI成为桂林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桂电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张文涛代表给出了“要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果园中、景区内”的答案,他说道:桂电作为广西唯一的电子信息高校,就是要紧扣自治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战略部署,做桂林产业转型的“数字军师”,深度融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比如给福达集团的齿轮做“AI质检员”,机器视觉一扫,良品率直接涨了18%。目前,学校已与桂林福达、三金药业等30余家龙头企业进行了AI共建。

  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AI作用。举个实在例子,荔浦芋农现在用手机拍张叶子,研发的AI病虫害识别系统马上告诉你生了什么病,准确率95%!通过在荔浦、阳朔等地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累计服务农户超5万户,帮农户多赚了2.3亿元。学校还用区块链给农产品办“电子身份证”,83家合作社的土货现在能溯源到具体地块。

  文旅是桂林的金字招牌,学校助力打造“AI+文旅”创新矩阵,建成西南首个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客流预测准确率超92%;我们学校学生参与设计的“茶噶姐姐”数字人,助力灌阳油茶成为网红产品,线上销量增长超过两倍。景区调度系统更聪明了,遇龙河现在节假日调度快35%,游客投诉少了六成,相关成果入选工信部文旅信息化典型案例;桂电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已覆盖桂林85%的4A级以上景区,给游客定制“智慧行程”,让大家在桂林多留两天。

  我们的目标就是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注入强劲数字动能。桂电计划3年内与企业共建10个AI创新中心,孵化50家科技企业,每年定向培养1000名“AI工匠”。目前正在谋划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

  让世界尝到桂林制药的“甜头” “老字号”三金这样炼成现代中药标杆

  桂林三金药业副总裁谢元钢代表举起一盒蓝白相间的三金片,讲述“中华老字号”的焕新故事。

  “很多人问我,68岁的老药厂怎么保持活力?答案就在‘敢为先’这三个字里。”谢元钢笑着揭秘: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8%,“我们像熬中药一样‘文火慢炖’搞创新”。如今企业建成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2个,拥有47个独家特色中药、75件发明专利,“三金片、西瓜霜系列等多年稳居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前列,成为自主创新现代中药、民族药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桂林三金大规模、系统化助推传统中药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实现“数智升级”。谢元钢说,“老字号”也能玩转高科技,去年企业还入选了数字广西建设标杆案例。

  谈及中药国际化,他说:“桂林三金总共有17个品种分别在16个国家或地区以食品或药品方式注册及销售。不少用过的外国人现在都说‘Chinese candy好用’!”但他话锋一转强调:“走出去更要守得住,我们建立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是广西首个拿下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药企。”

  面对未来发展,这位在三金药业工作了43年的“老制药人”目光灼灼:“今年要深化智能工厂改造,加快经典名方开发,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推动医药进步,打造国内领先的医药制造集团!”通道采访结束时,他打趣道:“我们要让世界尝到桂林制药的‘甜头’。”

  守护青山绿水“颜值” 提升金山银山“价值”

  “以前江边窝棚扎堆,如今翠竹、白鹭成了‘邻居’,乡亲们捧着‘山水饭碗’越吃越香!”阳朔县兴坪镇渔业居委党支部书记黄高远代表带着淡淡的桂北乡音,算起漓江畔的“生态账”。“开展‘两个保护’后,我们带着大伙集中拆了违建,补种了成片的凤尾竹,现在游客举着相机拍不够!”他掰着手指算账:渔民上岸开起民宿、办起了农家乐,村里大嫂们支起漓江鱼宴灶台,年轻人返乡搞旅拍,“去年村集体收入翻了两番,矛盾少了九成,这账划算!大家都说‘守着好山水,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说到治理门道,黄高远说:“通过建立‘双带头’机制,党员干部既当‘生态巡护员’又当‘产业指导员’,江边哪片水草密了、哪家民宿要评星了,他们门儿清!”他比划着介绍“院坝会”民主议事:村里大事小情都摆开来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能视频“插话”,生态停车场建多大、充电桩安哪儿,全是老少爷们你一言我一语敲定的。“说到底,人心聚到一处,让大伙儿觉得这江水、这渔村、这日子,都是自家的事。”

  守护山水颜值,发挥山水价值。黄高远说,他们今年计划继续做两件事:一是把“保护”的根扎得更深,让每项村规民约都像江边的翠竹,经得起风雨、托得住乡愁;二是让“共享”的路走得更宽,把生态红利变成老人碗里的热饭、孩子脚下的坦途、青年回乡的底气。


责任编辑:申蓉群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