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李平(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陈娟
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乡亲们常能看到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穿梭在村屯、田间地头。他就是桂林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两水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兰李平。扎根基层,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兰李平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走遍113个村民小组,创新推行“中圩接访”,带着干部主动下访,累计化解重大纠纷20余起。面对313亩撂荒地,他领着乡亲们开垦出中药材基地,搭起红色旅游观光园。旱情最吃紧时,他带着党员突击队坚守一线,铺设2.6万米应急水管。今年初,面对突发地质险情,他连夜转移30名群众,凌晨3点还在安置点查看食宿,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的担当。
要让苗乡群众过上好日子,光解决眼前困难还不够。兰李平多方奔走,争取到县际道路硬化项目,让全乡20户以上村屯全部通上水泥路。如今乡里建起新卫生院、农贸市场,23家新型农业主体带动养殖黑猪2100多头,4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让山货出山。
作为苗族干部,兰李平深知民族团结是发展的根基。他推动全乡学校开设苗汉双语课,创作的《两水谣》成了乡亲们最爱哼的调子。去年乡庆40周年,他操办的“三月三”庆典吸引三县群众联欢,新建的同心长廊成了各族群众话家常的好去处。今年他带着大伙儿建起红军长征陈列馆,让红色记忆成为民族团结的活教材。
从解决一管水到铺就致富路,从化解邻里纠纷到培育特色产业,兰李平用一件件实事兑现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