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数智兴农 再谱新篇

来源: 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025-03-28 09:54:51 我来说说 阅读

  全州县两河镇桃李示范基地的智慧农业监测系统。

  3月27日,全州县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暨电商直播孵化平台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毛竹山幸福直播间开播。 黄海健 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全州县毛竹山幸福直播间揭牌启用。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蒋述亮 黄剑蓉

  时下,湘江之畔,春意盎然。

  3月27日,全州县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暨电商直播孵化平台启动仪式在该县才湾镇毛竹山村盛大举行。一场以“数智兴农”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新实践就此拉开帷幕。该平台由“政、校、企、农”多方联合打造,以数智化手段畅通农产品销路,以三产融合为抓手,构建起“生产+加工+文旅+电商”一体化产业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春潮涌动。这个桂北农业大县正以奋勇之姿、创新之态书写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全州答卷”。

  构建数智助农新生态

  特色产品借“云”出圈

  3月27日上午9时,全州县委书记邓世文宣布,全州县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暨电商直播孵化平台正式启动。全州县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聚焦“人工智能+”,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建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通过县校合作,建立主播人才培养机制,利用毛竹山幸福直播间,实施“每月电商培训”计划,并邀请院校专家、头部主播授课,讲解从短视频制作到供应链管理知识,培育既懂农业又懂直播的“新农人”,打造“土专家”型主播团队。

  这标志着全州县数字乡村建设迈入了新阶段,构建数智助农新生态将谱新篇。

  全州红油米粉、金槐茶、禾花鱼、醋血鸭、安和香芋、石塘生姜……启动仪式现场,在毛竹山村幸福广场和毛竹山幸福直播间设置的特色农产品展销区,全县18个乡镇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引来八方宾客采购。

  毛竹山幸福直播间正式开播,邓世文做客直播间宣传推介全州,热情邀请各地朋友来全州赏美景、品佳肴,感受独特的桂北风情。

  好产品线下受青睐,线上必推介。“粉丝们好,我们全州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的美誉,美食以‘酸辣鲜香’为魂,有酸爽开胃的醋血鸭、细腻滑嫩的红油米粉……”活动现场,主播们化身“家乡代言人”,推介全州历史文化和众多名特优新农产品。万千网友通过直播平台,与全州特产面对面,通过下单畅享“全州美味”。

  作为农业大县,全州县素有“中国金槐之乡”“广西干米粉之乡”等美誉,土特产资源尤为丰富。统计数据显示,该县金槐种植面积达30万亩,金槐茶、金槐面等深加工产品远销海外;全州米粉年产值近20亿元,年产干米粉近40万吨。此外,该县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优质稻、香芋等种植规模大,柑橘、葡萄等水果品种丰富,醋血鸭、石塘生姜等地理标志产品声名远扬。

  构建数智助农新生态,让特色产品借“云”出圈。近年来,为了让农特产品种得出、种得优,卖得出、卖得好,全州县不断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汇聚,并以政企联营为路径,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2019年,由全州县供销社、邮政局等部门共同打造了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全州购,通过“县域产品展厅+仓储配送+电商销售”方式,积极探索农特产品产销一体化道路。2024年12月,“全州购县域电商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入选全国“2024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

  为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全州县不断完善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寄递物流业发展。2023年11月,总投资4781万元、占地约30亩的全州县骏通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启用。该中心整合县内韵达、圆通、中通、申通、极兔等6家快递企业资源,引进了当地最大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每小时可分拣快递1.3万件。

  在此基础上,全州县进一步整合客货运、交通站场、闲置乡村供销网点、邮政网点、小卖部等资源,构建了“农村客运+农村物流”统仓共配模式,建成150个村级电商网点,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24小时送达,畅通了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渠道,加快商品流通配送效率。

  此次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振兴暨电商直播孵化平台的启动,标志着全州县农业迈入“云端拓市场”的新阶段。邓世文在谈及未来发展时说,该县还将推动人工智能+科技种养、人工智能+农旅融合、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场景应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抓生产造品牌

  让“土资源”变“金招牌”

  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市场火爆出圈,只是全州以数智助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州县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规划发展生态食品加工、绿色资源开发等主导产业,从农业原材料生产到工业产品加工,再到品牌打造,真正实现“土资源”变“金招牌”。

  “全州县作为桂林市唯一一产增加值超百亿元的县,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年初的全州县经济工作会议上,邓世文的发言明确该县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此外,邓世文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抓住县域经济发展这“一个重点”,做好农业现代化、文旅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三篇文章”,确保安全底线、生态红线、社会大局“三个稳定”,加快建设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

  在全州县众多特色农业品牌中,全州米粉是极其闪耀的存在。

  全州素有“桂北粮仓”美誉,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达110.94万亩,产量39万吨。多年来,全州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米粉产业,培育形成全州米粉加工品牌。

  走进全州工业集中区的桂林鑫晶琳食品有限公司米粉加工车间,十万级洁净度的无尘无菌生产车间宽敞明亮,智能化加工设备设施有序运转,企业生产能力从原来一小时200多斤,提升到一小时500斤左右。

  这是一家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公司董事长王继荣介绍,除了米粉加工,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投用日产芋圆60吨、速冻食品50吨的两条生产线,注册了“鑫晶琳”“芋满山”两个商标,各类产品进入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名单,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

  据了解,在全州县,像鑫晶琳这样的食品加工企业一共有90余家,生产的品牌农产品有全州红油米粉、醋血鸭和全州禾花鱼罐头、山茶油等40多个品种。

  2024年12月,“桂字号”农产品全州产销对接活动在沈阳举行,现场签约2.6亿元。全州特产由此享誉东北大地。

  “从农业生产的全环节入手,到提升农业‘土特产’资源的附加值,全州县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利用科技赋能及创新营销模式,将其打造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招牌’。”邓世文说。

  农文旅融合发展

  探索产业增值“密码”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多年来,全州县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路径,探索农业产业增值“密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不断创下佳绩。

  3月27日,记者在毛竹山村5G智慧果园看到,葡萄藤上新长的嫩芽在春风中摇曳。在葡萄园边,农业大数据采集系统24小时运转,对土壤墒情及温度、气压、风向等进行监测,为葡萄生长“保驾护航”。

  在葡萄大棚边的木质景观采摘小道上,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打卡拍照。每逢盛夏七、八月,当葡萄架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一条条蜿蜒的采摘步道将迎来游人如织的盛况。

  “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每逢节假日到家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告诉记者,他家种有12亩葡萄,还经营农家乐、小卖部,售卖当地农特产,年收入14万多元。

  据了解,毛竹山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广西红色旅游重点村”称号,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

  除了毛竹山村5G智慧果园,全州县在南一稻渔共生基地、两河桃李示范基地等5个示范区安装了5G智慧农业监测系统,既可以利用科技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新型管理,又能实现农产品品牌溯源,还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在距离毛竹山村几公里外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游人一拨接一拨地到来。自建园以来,该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超940万人次。为充分利用当地红旅资源,全州县制定“红色+产业+体育+生态”旅游路线。2023年9月,全州县与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力研发“湘江红数字文旅平台一码游”小程序,实现数智赋能文旅服务管理提档升级,助力全州农文旅融合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州县接待游客803.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37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长11.81%、11.32%。

  春光正好,未来可期。邓世文说,拥抱人工智能,预见未来,创造可能。在此背景下,全州县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共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除署名外,本版图片均由唐广东提供)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