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仍存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监管效能不足、老旧设备风险攀升等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树牢‘隐患即事故’理念,深化专项治理,织密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模式,推动设备更新。”在3月17日召开的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第一季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调度会暨安全监管创新工作座谈会上,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梁文强明确2025年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重点。

▲会议现场
会议总结了2024年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成效。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通力协作,实现执法监管力度升级,聚焦商场、景区、燃气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形成隐患闭环管理;监管模式创新突破,构建“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体系,特别是临桂区试点“技术+监管”治理格局成效显著;主体责任有效压实,在气瓶充装、游乐设施等重点单位推广“晨会制度”,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持续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圆满实现全年“零事故、零伤亡”目标。全年累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834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767个,下达监察指令书128份,立案查处46起,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筑牢安全屏障。

▲梁文强对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提出要求
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足,隐患自查机制不健全;个别县区监管力量薄弱,隐患发现能力待提升;以及化工压力管道、电梯等设备加速老化,安全风险叠加等问题,梁文强强调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需要以更高站位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监管体系,既要严格执法,又要优化服务,减轻企业负担。
“如何做好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防风险、强创新、促提升上下功夫。”梁文强强调,要深化专项治理,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等专项整治,严查作业人员资质造假,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织密责任体系,落实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强化安全总监考核,并推动属地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用好“三书一函”督查制度,拧紧责任链条;要创新监管模式,全市推广“双网格”联动机制,依托智慧监管平台精准识别风险,实行试点气瓶“出厂即登记”、大型设备安装智慧芯片预警,推动“非现场检查”,同时鼓励基层申报创新项目,以实干提升群众安全感;要推动设备更新,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淘汰隐患突出老旧设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会议对《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进行了宣贯,全体人员集中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此外,灵川、阳朔等6县区作经验交流。
文/图:彭承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