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镇人大:主动作为 促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来源: 桂林生活网 2024-10-25 16:04:24 我来说说 阅读

  2024年以来,永福镇人大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千万工程”建设为抓手,组织代表参与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产业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通过“三个助力”,为打造 “千万工程”示范点成功样板增添持续动能,让乡村振兴成效可见、可感、可得,促进群众从“被动改变”转化为“主动改善”,推动“千万工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

  助力人居环境改善,人民幸福感提升。“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镇人大积极拓展人大代表收集民意平台,深挖代表听取民声渠道,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线下接待选民、深入村屯召开围炉会议、村民小组微信群等形式,广泛集民意、汇民智,形成代表意见建议20余条。助力渔洞村大坪子屯、大苏村苏村屯共改造路面1660米,实施雨污分流、道路排水沟改造1860米,提质绿地6处512平方米,提升休闲、体育锻炼场所4处近2500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处、微菜园22个,墙画736平方米,建设百米休闲步道2个、记忆馆1个、积分超市2个、撂荒地整治60余亩,清理垃圾、淤泥、废弃物120余吨,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风貌。渔洞村选区人大代表发挥模范作用,带头维护自家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号召村民主动认领53个“自己监督、共同管理”的责任网格,村民自发成立了“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持续巩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形成了一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共评“五共治理”的“永福镇模式”。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民获得感提升。镇人大以“退柑还粮”工作为契机,引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千余亩,为建设渔洞村“稻花乡里”农旅融合示范区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通过组织代表开展“春修农田水利”活动,疏通农业生产灌溉末梢渠系“最后一公里”,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深入实施“生态立村、旅游兴村、文化活村、产业富村”四大战略,大胆探索“稻+螺”“稻+鱼”“稻+鸭”等共养模式,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共富。近年来,渔洞“稻花乡里”农旅融合示范区种植优质稻500余亩,引进鹰嘴桃30亩,开发“赏花品桃”二合一农旅项目;四合村选区人大代表发挥“致富领头雁”作用,引导村民种植优质稻200余亩、五指毛桃40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林下产业,试种土茯苓、黄芪、麦冬等中药材50余亩,研制“五指毛桃茯苓茶”“元气四保茶”等福寿养生茶,带动就业50余人,相继推出了“福兴大米”“禾下螺”等一批特色农业品牌,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60万元。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人民安全感提升。永福镇人大代表主动化身“三员”,助力基层治理,即化身普法宣传员:大力推进乡村普法工作,针对乡村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群体,通过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微信群通知、设点摆摊、村头群众会等多种形式,联合镇派出所、禁毒办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粘贴宣传海报30余张。化身矛盾调解员:聚焦乡村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林田纠纷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采取委托调解、协助调解、联合调解等方式,通过“板凳会”“唠家常”“代表夜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和谐稳定。实现矛盾纠纷“一条龙”闭环调处、“一揽子”就地解决。化身治安巡防员: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联户联防、平安夜巡、防火检查、网格巡查、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平安守护”活动,在走街串巷的同时“边巡逻、边宣传”,向群众宣传防火、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相关安全知识,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实现群防群治工作在村屯全域覆盖、全民参与。

  通讯员:周才华


责任编辑:杨艳丽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快去评论吧。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