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时代征程上,紧跟党中央的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为全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释放改革红利,走稳“企业开办”之路
2020年,实施免费印章改革。自2020年4月20日起,桂林市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一套四枚公章,全面降低企业开办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517户企业享受了免费印章福利,共节约印章费用180.4万元。
2021年,开启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改革。作为广西“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的4个试点城市之一,桂林市出台了《桂林市推行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改革实施方案》和《桂林市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工作指引》,允许企业在市本级和六城区试行跨城区、跨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多个经营场所登记,免于设立分支机构。这项服务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还突破了传统审批模式,也实现了城区审批结果等效互认,有效解决企业跨区办理变更难问题。
推行“不见面”审批改革。依托广西政务服务一体化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通过对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涉税、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等企业开办事项的整合和流程再造,将多个事项整合到“一窗通”平台,多个环节压缩为2个环节,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次登录、一网通办、7个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
2022年,开启“政银合作”改革。2022年6月30日,桂林市市场监管局与桂林银行桂林分行、交通银行桂林分行、工商银行桂林分行、桂林漓江农村合作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政银合作”。合作银行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相关营业网点提供必要终端设备,协助申请人使用“广西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和“微信企业开办”等渠道办理市场主体的登记申请业务,进一步实现“证照线上跑、企业一身轻”。目前,桂林市实施政银合作银行共5家,实施政银合作试点的银行网点46个,460户企业通过政银合作办理营业执照、印章、税票、公积金、社保、医保、银行开户等7个事项。
2023年,深化免费印章改革。免费印章由一套四枚升级为一套五枚,市本级新开办企业可免费获得全套5枚印章,即法定名称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和合同专用章。
深化“一照多址”改革。自2023年11月7日起,桂林市在市本级和六城区推行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改革的基础上,在全市(含各县市)范围内推行“一照多址、一市一照”登记模式。凡是在桂林市注册的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营范围不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都可以申请增加多个经营场所,免于设立分支机构。
深化“政银合作”改革。延伸开展“照银注销联办”改革,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桂林市行政审批局和漓江农村合作银行桂林分行深化合作,在市本级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和漓江农村合作银行政务中心支行、乐群支行实行“照银联销”服务模式,设置“政银联销”窗口,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银行账户注销业务同步办理。
维护市场秩序,走准“市场监管”之路
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
自2020年以来,桂林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共对1376份增量政策措施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
2021年,《桂林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出台,对联席会议召集人、副召集人、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会议召开、政策措施定期评估、宣传、抽查督查、信息报送等事项进行进一步规范,增强了联席会议的统筹力、协调力和执行力。
2022年,桂林成立广西首家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专家库,制定《桂林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专家库工作规则(暂行)》,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支持作用,强化桂林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智力支持及人才保障,进一步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水平。
2023年,建立抽查评估机制,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适时对全市各相关单位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情况进行抽查,同时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抽查评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推动全市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规范化开展。
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聚焦互联网、旅游消费、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2020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72起。
强化制度建设,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1年,落实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出台了《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针对市场监管部门日常执法监管中常用的65部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对不同类别和类型的行政处罚规定了裁量权基准,提高了执法的透明化和统一性。
2021年,推进柔性执法。出台《桂林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清单》,从食品安全、广告监管、无证无照查处、商标监管4个方面,明确了6种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形,以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执法理念,推动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2年,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出台《关于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广桂林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即免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和从轻处罚清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打造“有力度、有尺度、有温度”的包容审慎监管环境,不让经营主体因“小错”而影响生存发展,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截至目前,共对62起符合条件的案件给予包容免罚的处理,切实减轻经营主体罚款负担。
2023年,深化“轻微不罚”。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23版)》,明确了60种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以刚柔并济、降本增效的监管措施推动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由“知产”到“资产”,走实“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之路
2021年,形成全市知识产权联动格局。印发《桂林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桂林市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在联席会议框架下,桂林市形成各成员单位间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出版桂林专利简报,加强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形成共同推动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实现知识产权“强”保护。出台《桂林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机制和“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通过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一对一”服务活动,服务数量及覆盖面逐年扩大,服务次数从2021年的105家次增至2023年的195家次;3年共新增入库企业114家,共142家重点企业纳入直通车服务库,直通车库内重点企业服务覆盖率每年均达到100%。近年来,桂林市陆续建成1个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桂林分中心、17个县(市、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县区分中心、1个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5个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企业工作站,并选定5家第一批海外知识产权观察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桂林市在全国157个城市中排第39位,居全区第一,为广西历史最好成绩。
2022年,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出台《桂林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管理水平、保护力度、创造质量、运用水平和服务能力五大方面,构建全市“一盘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2022年,桂林市选送的专利项目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优秀奖2项,取得桂林“首金”荣誉,也是广西时隔21年再次摘金。
推动桂林品牌迈向国际化。2022年5月26日,企业品牌国际运用和管理人才培训(桂林)基地正式成立,标志着桂林市商标品牌国际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填补了桂林市品牌国际化运营企业对国际市场管理、品牌服务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空白,使桂林品牌实现“国际化”有了更优质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该基地已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相关培训3期,培训人员320人次。截至目前,桂林市拥有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82件,排名全区第一。
2023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迈上新台阶。落实《桂林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通过三年行动,实现“政+银+园+企”四位一体强效联动,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政策和风险兜底政策,有效助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知产”变“资产”,桂林市知识产权年质押融资金额首次突破“亿元”。3年来,共帮助指导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约4.7亿元。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出台《桂林市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和《桂林市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申报指南》,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政策引领作用,提高知识产权资助奖励资金的利用效益,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为桂林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注入新活力。近年来,桂林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稳步增长,从2021年的5383件增至2023年的7669件,3年增幅达2286件,增长率为42.47%;截至2023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均稳居全区第二。此外,共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5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和优势培育企业64家。根据2023年广西营商环境评估显示,桂林市在知识产权强企培育方面为全区最优。
今后,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市场监管领域作出的重要改革部署,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全力交好深化改革“高分答卷”。(文:丘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