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炒”火遍浙江?流量密码原来是……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7 10:57:09 我来说说 阅读

  “给江西老板一个炒勺,他能勾起全江浙沪人的口水。”

  热锅起油,菜品下锅,加入青红辣椒、葱姜、大蒜,大火翻炒,不出几分钟,一盘咸香鲜辣、锅气满满的江西小炒就被端上桌。

  2023年年底开始,关于“江西小炒”的热度和讨论一直高涨不减。浙江义乌一音乐节上,歌迷们曾朝歌手喊话——义乌的特产是江西小炒。春节假期,“江西老表回家过个年,浙江人饿上半个月”的网络段子也一度流传。

几乎整齐划一的“江西小炒”灯牌。谢春晖/摄

  美团平台的数据显示,浙江省范围内共收录江西菜餐饮商家超过4000家,店名里有“江西小炒”四个字的店就有近600家。

  今年的五一假期,美团平台“江西小炒”的外卖单量同比去年增长了约30%。其中有不少订单月销过万的门店,主要集中在浙江的金华、宁波、台州和江西的南昌和赣州等地。

  “江西小炒”凭什么“占领”浙江?它的火会是一阵风吗?

  近日,潮新闻记者走访金华、杭州街边的几家“江西小炒”,试图找寻“江西小炒”遍地开花背后的流量密码。

  现点现炒性价比高

  是烟火气,更是对疲惫的消解

  金华横店的康庄北街沿线,商铺林立,各种餐饮店更是“神仙打架”。

  傍晚6点,康庄北街39号门口的“江西小炒”灯牌准时亮起。只要有客人走进店门,老板娘方清花就会热情地打招呼,给客人倒水、点菜。

  “江西小炒”店最大的特点就是店面不大,装修朴素,四五十平米的地方摆上七八张桌子。店招大多红底黄字,店名就叫“江西小炒”“江西大众小炒”“江西实惠小炒”此类。靠近厨房的透明冰柜也是“标配”。

放满食材的大冰柜。谢春晖/摄

  方清花家店的冰柜,塞满了二三十种荤素食材。她颇为自信地说,这些食材能搭配出两三百道菜:“炒鸡爪、红烧肉、沸腾鱼片、爆炒花甲,是点单王。”

  穿白T的一名中年男子推门而入,径直走向冷柜,点了一份回锅肉。

  “我一个人吃,简单点。”刘师傅是附近一家饭馆的厨师,“今天工作累了,来这里吃点,我是安徽人,这里的菜合我们胃口,平时想换口味我就会来。”说罢,他又加了份煎蛋和一瓶旺仔牛奶,总共36元。

切肉中的方清花。谢春晖/摄

  方清花从冷柜里拿出一块五花肉,转身走进厨房切片,又抓起一把事先切好的青椒,分别放入两个小篮子里,一起推到灶台旁。

  这时,方清花的丈夫已经将锅烧热,配好的菜依次下锅,不到5分钟,回锅肉就被倒进白色瓷盘里送到刘师傅面前。

  一盘下饭菜配一碗米饭,刘师傅大口享用他当天的晚餐。

一人食的客人。谢春晖/摄

  热气腾腾又带着鲜辣味的炒菜,在忙碌了一天的打工人心里,很是体贴。

  因为地处横店,这一带的江西小炒店“含星量”也很高,经常有演员光顾。方清花指着最外面的一桌,将嗓音压低,“那一桌戴着鸭舌帽的就是演员。”

江西小炒一角挂着明星照片。谢春晖/摄

  江西小炒,出餐速度快,翻桌速度也快。

  晚上8点,距离方清花家店2公里之外的“江西大众小炒”店已经迎来了夜档的第4批客人。

  “下午4点多就有人来吃,基本上要到晚上9点半以后才会空下来。”老板娘刘火妹说,来得越早的客人吃得越快,他们吃完可能还有工作,晚上8点以后来的客人,“把晚饭和夜宵合成一顿了”。

刚出炉的江西小炒。谢春晖/摄

  “我们刚下班,三个人约着一起吃点喝点。”横店工作的湖北人老李说了他喜欢光顾江西小炒店的理由:实惠、方便、随意:“随意拉开一把椅子,就可以大口喝酒,大声交谈,白天生活的疲惫就在这一口热辣中消解了。”

  一家店撑起一个家

  守店和过日子是相通的

  大部分江西小炒店都是“夫妻店”。女主外,男主内,偶有老人在店里帮忙。

  刘火妹作为老板娘,要负责张罗顾客、点菜、切菜、上菜、结账等等。店里客满的时候,她常常要在厨房和大厅之间跑进跑出。

忙碌中的店主刘火妹。谢春晖/摄

  夜档的上菜间隙,刘火妹会去看下角落里正在写作业的儿子。“男孩子比较贪玩,再忙也得分出点时间管着。”

  刘火妹的丈夫瘦瘦高高,话不多,是店里唯一的大厨。

  每天清晨,他出门买菜,至少要花两三个小时跑好几个农贸市场,所有食材他都亲自挑,有时为了买到新鲜的时令蔬菜还要跑到附近的农户家里。

  刘火妹夫妻俩都是江西乐平人。十年前,刘火妹丈夫看着不少亲戚的小炒生意做得红火,从吊车操作员转行,学起了炒菜。

刘火妹和丈夫。谢春晖/摄

  摸到门路后,夫妻俩一起开了如今这家店。

  “就是想多挣点,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也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照顾。”刘火妹说,江西小炒店投入成本不高,比较容易入行。

  他们刚开店那会,厨房里还只有一口锅,十年间,刘火妹丈夫的小炒技艺从生疏到熟练,口味从重油重辣到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随意转换,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顾客多了,一口锅不够用,现在最多要同时烧三口锅。”他说。

  在刘火妹眼里,小炒店就是家,开好一家店跟过好日子是一个道理。

  这家店是刘火妹大儿子出生以后开的,十年间她一边开店,一边又生了孩子。“那时候挺着个大肚子在店里忙,真的很难。但这就是生活啊,不会因为累就不打拼了。”她笑着说,现在能守着一家小店,几个孩子都在身边,日子过得很满足。

忙碌的间隙,刘火妹在检查儿子们的作业。谢春晖/摄

  让刘火妹欣慰的是,儿子们调皮归调皮,但挺懂事和自立,放学回来会自觉做作业,店里忙到深夜时,就自己回出租房洗漱、睡觉。

  亲帮亲、邻带邻

  横店上百家江西小炒店老板

  大多互相认识

  据了解,横店有上百家江西小炒店,老板之间大多相识,不少是亲帮亲、邻带邻。“有的是亲戚,有的是同村的邻居,也有的是同学。”刘火妹说,乐平老家村里有近三分之一邻居在浙江一带开江西小炒店。

  4月在杭州举行的“江西小炒”推介暨服务保障工作座谈会上,一则对外公开的数据显示:乐平全市在江西省外开办的“江西小炒”已超5000家,仅乐平鸬鹚乡6000余户人家当中就有1000余户在浙江经营江西小炒店。

厨房里忙碌的方清花和丈夫。谢春晖/摄

  方清花夫妻和刘火妹夫妻是来自一个村的同学,他们经历类似。

  方清花两个女儿在老家,小儿子跟着他们在横店。“肯定是想把孩子接到浙江来的,但我们开店这么忙,怕顾不上。”方清花摇摇头,她说,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再考虑。

  得空,刘火妹、方清花和同在横店开小炒店的老乡们会聚个餐,或是相约搓个麻将。

  “有时候看到哪个老乡的生意差些,我们还会一起出主意,让他换换菜品,或者推荐些顾客过去。”刘火妹说,大家出来奋斗都不容易,只有整体好了,江西小炒这个牌子才能做得响亮。

  江西小炒火得简单纯粹

  背后是对滚烫生活的向往

  中午11点刚过,杭州文三路上的江西小炒店传来一股辣椒特有的浓郁鲜香。小炒肉、萝卜丝炒黄牛肉、笋炒肉,各种现炒的小份菜快速出锅。

  “我们这家店开了三四年,周边聚集了东方通信等公司,因此工作日是最忙的,一天最多要炒100份小碗菜。”厨师小岳说,因为是现点现烧,食材新鲜且带着锅气,很受小白领欢迎,“被称为打工人的新食堂”。

中午时分,杭州文三路江西小炒店出炉的外卖。方力/摄

  据大众点评数据,今年以来,关键词“江西小炒”的大众点评用户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40%,相关用户评论增长超230%。浙江地区店名中含有“江西小炒”四个字的交易商户较去年增长超26%。

  在杭州这家江西小炒店的店长看来,开店没有什么流量密码,店里的人气就是靠一份份新鲜的食材热气腾腾炒出来的,“我们老板是江西人,最早从几张桌子的小店起步,踏踏实实干了好几年。”

  不玩流量,也不搏出圈。用新鲜的食材,现场炒制,凭借低运营成本,打出亲民的价格,以此照顾好大众的口味。

  “看到网上大家讨论得那么热烈,很高兴的呀。”刘火妹觉得,火上热搜的不仅是“江西小炒”这个名词,更是大家对江西菜的喜爱和对江西人的认可,自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有些许荣誉感。

江西小炒店里一位顾客画的简笔画。谢春晖/摄

  今年4月的“江西小炒”推介暨服务保障工作座谈会上,不少资深餐饮人认为,赣菜之所以频频出圈,除了新鲜现做和极致的性价比,还有现代人渴望烟火气,对滚烫生活的向往。

  同样在这个会上,江西省赣菜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汪建军表示,“江西小炒”的从业者们要保持热情、坚守品质,把乡情、亲情融入消费体验场景,借助数字时代的东风把品牌策略、营销推广做好做新。

  “不管火不火,把菜做好,把服务做好就行了。”开店老板们的想法更简单纯粹。

  刘火妹说她的愿望就是守着一家店,再攒些钱,在横店买一套房:“我们想在浙江安家。”

  潮新闻 记者 金檬 谢春晖 方力 施雄风 实习生 潘茹冰

责任编辑:申蓉群